第39章 嬴政也造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姜承奕破天荒答应了扶苏的建议。

    扶苏愣了一下,转头离去。

    他心中一阵狂喜。

    老师果然是想要自由!

    他这一次在外为大秦招揽人才回来后,便要向嬴政提出将姜承奕带出诏狱的要求。

    让自己的老师重获自由!

    看扶苏离去,另一边的嬴政也冷着脸,离开了院落。

    而姜承奕则是一边吃着美味烧鸡,一边思索着未来的发展。

    他哪里还看不出来。

    扶苏兴致勃勃找自己给儒家经典作批注,是因为他马上要和扶苏一同去进行大秦第一次的科举考试?

    只不过无所谓了。

    他的讲课已经给大秦造成了改变,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无可挽回的蝴蝶效应。

    他的死期也从近在咫尺变成了遥遥无期。

    既然如此,继续待在诏狱内,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被嬴政忘掉,从而失去身死的机会。

    所以他接受了白黎把他带出去的建议。

    反正都已经死不了了,倒不如好好感受感受大明的风土人情。

    有白黎在,他过上个逍遥闲散王爷的生活自然是没问题的。

    而且。

    在外面不但有自由,还能顺便筹备造反的事情。

    等什么时候造反的规模和动静大到被嬴政发现,他的死期也就到了。

    当然......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吃烧鸡有些吃腻了。

    他要去诏狱外,做些好吃的东西出来。

    计划通!

    ......

    章台宫。

    嬴政已经先扶苏一步回到了大殿之中。

    他正装模作样翻看着扶苏带回来的,已经做好了批注的儒家典籍。

    在知道扶苏对自己这个父亲有些误解之后,他现在在扶苏这个储君的面前也刻意不端着一国之君的架子。

    虽然仍旧面色冷峻,却显得温和了一些。

    他频频点头:

    “这段时间,你在诏狱内的进步的确不小。”

    “不仅在对国家大事上有了独到的见解,就连学问上也没有放松,也精进了不少。”

    他虽然知道内情,但语调中还有几分欣慰。

    毕竟这些进步,也的确是在扶苏身上的。

    扶苏微微红了红脸,并未将这些功劳全部冒领在自己身上,只是克制道:

    “父皇谬赞了。”

    嬴政也没再过多追问,点到为止。

    他专心看向了被批注好的典籍。

    饶是他这样的全才。

    在看完姜承奕对于某些儒家言论一针见血的点评注解之后,也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无他。

    实在是姜承奕的点评太过老辣。

    虽然他也没法确保姜承奕的注释和分析就是当年的圣人和亚圣所想要表达的想法。

    但是在他看来,是不是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姜承奕的解释绝对是这些话语最好的解释!

    也是最为能用于考察一个人学问和道德的解释。

    甚至嬴政隐约觉得,那些前辈先贤都没有姜承奕这般通透的想法。

    实际想要表达的意思也远远不如姜承奕现在解释出来的意思。

    他合上竹简,面色不显:

    “不错。若是科举制可行,这些注解以后就是我大秦此项科考的标准答案了!”

    “对了,除去明经一科以外,别的科目要如何安排考校,你可有安排?”

    嬴政想起此事,问了一句。

    之前姜承奕说过科举考试要分科考校,但是现在只给他们解释出一科明经之科,还并未说别的科目。

    虽然这是大秦第一次进行科举考试,但更要认真对待。

    毕竟这次的科举肯定会成为来年更正式的科举的基础。

    绝对不能做得太过粗糙!

    而由于姜承奕之前在话语中略过的一些信息。

    扶苏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

    他沉着应对道:

    “除却明经一科外,还有对策科,由百家大儒共同出一道策论题目,让考生共同作答,”

    “等到考校选拔结束,儿臣会将作答最好的考生带入咸阳,届时父皇便问些自己想问的,最后如何安排,也全凭父皇决定。”

    扶苏文绉绉道。

    虽然嬴政周身的气息已经温和了许多,但是他在嬴政面前,还是保持着一副儒生臣子的模样。

    嬴政点了点头。

    这样的安排他很是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