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观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新妇三日庙见,然后执妇工。

    李家祠堂在河东老家,此处并没有,新婚之日的青庐还没拆,充当祠堂使用,奉上族谱,摆上贡品。

    李二郎携新妇上前拜过,此所谓告知天地祖宗,此为我家新妇,李渊将新妇名字写在族谱上,便算礼成。

    庙见之后,长孙嫣就要到厨房,为公婆做羹汤,李三娘在旁边替她尝了口:“淡了,我阿耶口重。”

    于是长孙嫣又放些盐,李三娘再尝了尝:“这回差不多。”

    她将羹汤奉与公婆,两人尝过都很喜欢,其实世家大族不缺厨工,统共也就做这一回饭,以示新妇孝道便够了。

    这场漫长而繁琐的婚礼,从去年秋天的第一次纳采开始,到如今婚后第三天,才算正式结束。

    长孙嫣也正式和大嫂郑元贞一起侍奉婆母窦夫人。

    大嫂十五岁嫁入李家,随丈夫在河东老家打理家业,如今已有八年。

    五姓七望以教女严格出名,长嫂郑元贞更是教养了得,侍奉婆母十分规矩,一举一动莫不为女子典范。

    窦夫人对她,是实打实的满意。

    长孙嫣自愧弗如,虽然一直有在外祖母身边学习礼数,只是高家是前朝宗室,皇家行事总是恣意些,总不如这种百年世家教养严格。

    好在婆母窦夫人并不计较,她的婆婆独孤太夫人性格古怪,折磨的几个儿媳苦不堪言,窦氏自己吃过婆婆的苦,对媳妇们就很宽容。

    给女儿选婿,也着意选的规矩不严,门第亦不如李家的柴家,只求女儿能舒心。

    这日婆媳们正在一处喝茶,窦夫人问了长媳老家的庄园收成,典计行事,郑氏都对答如流。

    窦夫人颔首,又问起三郎的婚事,郑氏忙笑道:“正要回禀婆母,婆母先前属意的周家,媳妇已经托人看过。他家的七女儿是二房正妻所生,实在是好的。

    且周家也有意择三郎为婿,只等公爹婆母议定,我便送去凭信,为三郎定下这桩婚事。”

    窦夫人膝下四子一女,在外随夫宦游,只带了女儿和二郎,三郎四郎两个儿子,便给了长子长媳照顾。

    一并交给他们照顾的,还有李渊的妾室万氏和她的儿子李智云。

    这倒并非是她偏心,只是几个孩子里,二郎自小便聪颖些,又生来体弱,需要重点照顾和培养。

    三郎和四郎才干平平,跟在大哥大嫂身边长大,感情自然深厚,日后有兄嫂照拂,在老家谋个差事,富足一生也是够的。

    周家是河东望族,娶了周家女儿,对三郎日后也有帮扶。

    长孙嫣为婆母和大嫂斟茶,听她们定下三郎的婚事,便笑道:“等三郎娶妇的时候,我和二郎也回去,见一见三弟四弟,给新妇添妆。”

    郑氏也笑:“只盼和我们嫣儿一样,是个端庄淑静的弟妹。”

    长孙嫣就红脸:“大嫂就会打趣我。”

    趁二儿媳转身出去送茶具,窦瑾低声问长媳:“万氏如今还安分吗?”

    独孤皇后过世后,李渊在外做官时,下属万武刚将女儿送给他做了良妾。

    万氏自进门后便十分得宠,转年就生了李渊的小儿子李智云,由此更加轻狂。

    尤其她的家世虽然远不及出身扶风窦氏的正妻窦夫人,但父兄都在李渊手下做事,十分得用。

    而窦夫人的父母兄弟都过世的早,虽还有叔伯和堂兄弟们,但到底隔了一层。

    而且她的母亲是北周襄阳公主,出身高贵,父亲不曾纳妾,从来也没经历过妻妾之争,没有经验,一时间倒真叫万氏压了一头。

    这情形一直到长媳郑氏过门才有改善,郑元贞的亲爹就有八个小妾,斗争经验丰富,三下五除二就帮婆母把万氏压了下去。

    万氏甫一失宠,窦氏立马携子女随丈夫宦游,把万氏母子扔在老家给长子长媳看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