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都挨了板子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钟耀祖将笔记本电脑的屏幕转向陈默的方向,屏幕上色彩鲜明的图表和数据如同最有力的武器。

    张哲看着那些图表,尤其是台积电的签核文件,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质疑这些数据的局部性,但在确凿的官方文件面前,一时又难以找到有力的反驳点。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冯亦如看着双方呈上的证据,眉头紧锁,似乎在努力消化和权衡。

    技术路线的冲突、效率与精度的矛盾、历史标准与创新突破的对抗,此刻都赤裸裸地摆在了桌面上。

    陈默的目光在张哲的报告和钟耀祖的屏幕之间缓缓移动,像是在掂量着无形的砝码。

    他没有立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抛出了一个让两人都意想不到的问题:

    “张博士,你追求精度,无可厚非。

    耀祖追求效率,也是为实战服务。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0.48%的偏差,除了接口协议的影响,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比如,你们禾芯引以为傲的3D EM核心算法本身,在面对华兴高斯数据库这种超大规模并行架构和底层直连带来的超高数据吞吐速率时,是否存在未曾暴露的适应性瓶颈?”

    张哲猛地一怔,像是被戳中了某个未曾深思的盲点。

    他一直将问题归咎于“混沌”协议破坏了标准环境,却从未深入想过,在高并发、高吞吐的新环境下,自己引以为傲的算法是否也存在优化空间?

    钟耀祖也愣住了,随即眼睛猛地一亮!

    对啊!

    他一直觉得是禾芯引擎不够“强壮”,跟不上“混沌”的高速,但陈总这个角度更刁钻,直指算法核心的适应性问题。

    “还有你,耀祖。”陈默的目光转向他,很明显准备开始他的敲打。

    “‘混沌’协议的优势明显,但并非完美无缺。

    它像一把极其锋利的双刃剑,能斩断冗余,也能伤及自身。

    它对底层架构的依赖极强,对协同工具的适配性要求极高。

    在禾芯引擎尚未完全适应这种‘暴力’数据流的情况下,强推硬上,是否操之过急?

    是否忽略了必要的缓冲和优化环节?

    为了追求极致的效率,牺牲了必要的容错和兼容性,这是否也是一种技术上的傲慢?”

    钟耀祖张了张嘴,下意识想说话。

    但看着陈默那冷冽的目光,瞬间闭嘴。

    像是被戳破的气球,满腔的锐气都泄了下去。

    他光顾着证明自己的“剑”锋利,却忘了考虑“剑鞘”是否做好了承受的准备,更忘了提醒使用者可能的风险。

    这确实是他的疏忽,甚至正如陈总说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技术上的傲慢。

    陈默没有给他们太多思考的时间,手指在桌面控制器上轻轻一点。

    嗡——

    会议室正前方巨大的投影幕缓缓亮起。

    没有预想中的BalOng 5000数据对比,也没有麒麟980的辉煌战绩。

    幕布上显示的,是两段被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