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遇故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哪有谨慎了十余年的人突然肆无忌惮起来的?许泮林突然入仕这点祝秉青心里有些猜测。

    许泮林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自小读书便很厉害,在学堂里写的文章被教书先生来来回回在堂上念了好几回,往常在家里帮着料理一亩半的农田便也就罢了,后面转头却跟着个徽商跑了两年。

    先是跑的长途贩运,卖些茶叶和丝绸,后面又在店肆里做掌柜,气得教书先生每每提及都扼腕叹息。

    ??士农工商,做商人就算赚的钱再多,那能有读书入仕有前途吗?

    前几年的时候突然又只身回了平江,连下县试府试和院试,中了个小三元。再隔一年乡试里又拿了个解元,成了举人老爷,这势头就是奔着六元去了,实在是高调得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许士济一个七品知县,断然给不了他这样的底气暗度陈仓。

    倒是远在应天府的左丞府大房,隐约在网罗各处人才,连年举荐了不少官吏。

    ??这是在给祝秉鹤铺路。

    大奶奶的母族在朝中颇有建树,大爷又是祝邈微末时的嫡长子,自然对祝秉鹤这个孙子爱屋及乌,寄予厚望,很有再给祝氏辅佐出来一个丞相的意思。

    原先祝秉青也无意为难,案子犯不到他手里自然也懒得去找麻烦。只是这般不露锋芒,大房照旧对他十分忌惮。这种情况在他科举入仕后更甚。生怕他得了圣人青眼,于是很爱找点不痛快。

    祝秉青入朝便是进的比部司。比部司主要负责审计和财政管理,却也有这么一项活计,是勾覆文卷。

    这原没什么要紧,只是照刷刑部的文卷,确保各类司法文书准确完整。偏就是前年,给事中核查的时候发现其中囚犯赎金相关的文卷不副其实。

    早前天有异象,钦天监劝诫皇帝曰来路坎坷,即使不大赦天下,也该稍加放宽,于是除了那些十恶不赦的罪犯,余下的囚犯的赎金都稍加减免一些。这都是要重新修改宪卷的。

    最后呈载册上的的确是圣人谕旨变更的政策,但比部司阁内的宪卷并不曾修改,前头官吏执行的却是老一套,这不是监守自盗么?

    祝秉青时任比部司主事,此番变故当仁不让由他解释。

    待他处理完再着手探查出结果,恰好祝秉鹤兼任巡盐御史的圣旨已经下来了。

    时隔已久,又没有确凿证据,祝秉青最终还是按下了。

    只是洗雪逋负,十年不晚。此番许氏父子的案子报上刑部,终究是被他逮到机会。此事有些蹊跷,两边又都十分谨慎,没留下什么痕迹。

    但平江四年前上任的知府,正是大爷举荐上去的,那知府也曾向上推举过许士济。最后虽不了了之,却也实在有些巧合。

    此案大房应当是脱不了干系,祝秉青很有意插一手。即便大房手眼通天将自己摘干净,至少也是要在他手底下褪一层皮。

    不过那许泮林是个硬骨头,软硬兼施俱是不肯开口。

    此刻许革音倏然抬头,指间攥着帕子,正殷切地看着他,眼里似有碎星,犹不敢置信,声音发紧,问道:“真的吗?”

    “自然不会骗你。”

    她于是微微低头,像是习惯性地掩一掩笑意。又迅速抬起来,“那可以给他们带些饺子和寒衣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