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贬黜?静妃降位(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午门外,灯火通明,陶然到时,已有一百来位新科贡士等在那里。大家统一着青袍蓝边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脚蹬皂靴,在朱红的门前显得蓝艳艳的一片。夜风有些寒凉,众人压低了声音各自交谈,眼神皆不去往午门处看,鸿胪寺各官员的耳边一片抑抑之声。
陶然呈上官印结,那审核的官员接过,长声念道:“陶然,年二十,面白无须,姿貌端正,左耳有痣??”他低下头予以查验,那人道:“不错。”
礼部侍考官早在一旁,将会试档案呈上,两方相验,又道;“三月二十一中会元,南汇城人士,商籍?父祖皆商。”
核查官皱眉看他,陶然行礼解释道:“家尚有幼弟承父业,故受朝廷恩惠,得以参加科考。”
“嗯??”那人长长一声,又交代一旁的官吏搜身查验,半晌方道:“没毛病,去吧会元郎,丹陛东侧第一位。”
陶然再次行礼,到位置站定。朝左边望去,谢正秋正笑着朝自己望来,陶然不去理他,只目视前方,约莫半个时辰后,考生已经来齐,王公百官也陆续入场,身着红色朝服,分列丹陛内外。
时至卯时正刻,鸣鞭三响,鼓乐齐鸣,銮仪并排护着百官和考生列队入乾元殿跪候听宣。众人等了又等,皇帝却始终没有露面,三刻后,右相谢渊并同大学士黄龄前后而出,鸿胪寺少卿一声长“拜??”百官及众学子扶跪在地。
黄龄从殿内黄案捧出考题,托于额上,考生又在少卿导引下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谢渊拂袖转身,玉笏撞在御座蟠龙柱上发出清响:“今,陛下圣体违和,特命本相代行君命。众卿听命,拜??,再拜??,三拜??”
他转身跪下,同众人一起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起身又道:“殿试之设,为国抡才,以育股肱之臣,弼成帝业。本相心殷盼尔等士子,当秉精白之心,务崇实学,毋蹈侥幸,于策论之中各罄所怀,以副朝廷求贤至意。”
鸿胪寺少卿挥退百官,又引诸学子入座,高呼:“奉旨开科,诸生跪受题!”
大学士黄龄将题本高举过顶,玉笏与题本相撞发出金石之音:“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西陲有警,胡骑叩关,反贼据险称帝;北境大荒,赤地千里,饿殍载道;南溟倭寇掠劫州县,或练甲兵以讨逆贼,或调水师以靖海氛,或发漕粮以赈饥民,三者不可得兼。若以有限之国帑,当此之时,治道之要安在?其必以“安内”为攘外之本乎?抑或以“攘夷”为安国之基乎?愿诸生稽古揆今,析利弊之端,陈经国之要。”
此话一出,众生皆瞠目心惊。人人都知道,朝廷正在反贪,京都刚遭劫掠,此时的题目恰好应了皇帝的时政心结,一时各自为难,不知如何下笔。
题纸已发下,礼部主考官宣呼:“起笔作答??”
陶然提笔蘸墨,用标准的馆阁体起笔写道:“臣对臣闻……”他有些头晕,扶额深喘了几口气,方才入心作答。
颐政殿中,皇帝祝钦云和三五大臣正商量议事,今日是殿试,原是该皇帝亲自坐镇训话,也没有早朝的。只是着祝钦云原是白衣出身,虽有经国之智,但到底是经验之谈,于文墨策论上却不大熟悉,自己便也不想多去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