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后勤骨干(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作为一个皖东农村出身的老板,冯小晴不是那些没见过田野、逮着油菜花地就使劲拍照的城里人,她真不觉得菜地有什么好看,除非这菜地采用了什么智能管理技术、温室大棚,或者大规模无机农作物栽培。

    否则,田地再怎么耕种,都需要付出汗水和劳力。

    小时候最惨的记忆,是家里有地。

    皖东的地一眼过去望不到头。

    一年到头种不完的庄稼,种完水稻,种玉米,收完玉米,种花生,间或伺候土豆辣椒茄子长豆角等蔬菜。

    5点晨起,趁着太阳未出,先跑步打拳,6点到田里,5、6岁的年纪开始跟着家里大人地里忙活。

    若逢收割季节,一旦天气预报说未来连日阴雨,全家上下会立刻进入抢收状态,哪怕骄阳似火,也得争分夺秒收庄稼,生怕一场雨下来,老老少少的嘴便喂不满了。

    她还记得自己大太阳底下哭得嗷嗷叫,宁可躲去舅舅家的小饭馆打下手,也不想在地里掰玉米挖花生抽蒜薹。

    她宁可吃练武的苦,也不愿吃种地的苦。

    爷爷评价她是天生的农村街溜子,妈妈骂她是闲婆娘懒出油,爸爸不吱声只是用眼神一味指指点点,奶奶则是抓她去腌咸菜顺便念经她难嫁人。

    大哥默默承担了家里最多的农活,他的手很巧,会用玉米叶编蜻蜓蚂蚱知鸟哄她开心。

    从小到大,她都是一个很难搞,同时很难被讨好的人,要获得她欢喜,非得有心人下大功夫不可。她这个小孩极难伺候,又执拗又记仇,哄一次不行,非得他哄上好几回,她才肯破涕为笑,收下那些小玩意。

    年少时,只觉得理所当然,但后来历经社会,婚姻失败又兼大哥早逝,才懂得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大哥这样容她野地疯长。

    某种程度上说,她出身农村,但被大哥惯得娇气,并不是下地务农的温良性子,是个坐井观天的拧巴小孩。

    然而,命运是会开黑色玩笑的家伙,她最大的财富竟然还是家里有地。

    投身餐饮行业,家乡土地产出的作物能够让她从源头上严把品控,成就一番事业。

    所以,当杨亚洲指着前方一片薄雪覆盖的荒地,告诉她“小晴姐,前面就是咱们三营的菜地,你看饲养班的人正在开地呢”,冯小晴看着猪舍附近一眼望不到头的地块,只是礼貌微笑。

    3营驻守的贺兰山地区,与他们原先待过的富饶关陇平原可不一样,更不是塞上江南的兴庆市。

    这里紧邻戈壁,气候干旱少雨,春秋两季经常大风沙尘,土壤贫瘠不说,还容易生成盐碱地。眼下没出正月,初春的冻土层怕是有六七十公分厚,一锄头下去,保准一个白星子,啥也挖不开,在这里种粮食蔬菜,对农业技术要求比较高。

    当然,再苦寒的地方都有适应它的天选农作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

    土豆成为大西北的口粮不是没有道理,耐寒耐旱不挑地嘛,贱玩意好伺弄,容易活。

    至于高价值的经济作物,那就不得不提酿酒葡萄。

    贺兰山地区与法国波尔多产区,处于同一纬度,并且由于海拔高度不同,贺兰山产区平均海拔在1千多米左右,酿酒葡萄承受了比低海拔地区更强烈的紫外线,特殊的地域条件使得葡萄本身容易形成独特的风味物质,成酒比波尔多产区同品类的酒更醇厚饱满。

    一念及此,冯小晴心思微动,据她所知,2014和2015两个黄金年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