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识人用人,是为君之要!就如朕对蒙恬的信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战场变幻莫测,一张图纸如何可能应对万变?

    更有秦皇、汉高祖、汉武帝这些军事外行人,也知道用人之道重于一切。

    赵光义这套阵图,分明是将帅的脚镣手铐罢了!

    ……

    大秦!

    “实在荒唐!”

    “若是一纸阵图就能赢得战局,那还需要将帅何用?”

    “千金可得,良将难求!”

    “我大秦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固然离不开诸位先王的雄才大略。”

    “但若无白起、王翦、蒙恬等名将冲锋陷阵,又怎会有今日帝国之基?”

    尽管秦始皇从未亲临前线,却丝毫不妨碍他奠定千秋霸业,坐稳中原霸主之位。

    战场千里之外,主将必须拥有独立应变的权力,岂能受制于朝堂里的一纸战策?

    对于赵光义那种“阵图治军”的做派,始皇帝不禁冷笑出声。

    “扶苏,记住,识人用人,是为君之要。”

    “就如朕对蒙恬的信任,让他统领三十万长城铁骑,镇守边疆。”

    “临敌之际,他自可全权决断,不必事事请示。”

    “你将来若登大位,切不可拘泥死法,画地为牢。”

    始皇帝语重心长地教导长子,扶苏则郑重点头:“孩儿谨记!”

    ……

    汉高祖时期!

    说起征战之事,刘邦心中第一个浮现的人影,便是韩信。

    在那个时代,没有谁能遮蔽这位“兵仙”的锋芒。

    从一名低阶士卒起步,韩信凭借卓绝的谋略与胆识,被他一手提拔为大将军,屡建奇功,转危为安。

    “这韩信啊……”

    刘邦轻声呢喃,眼中神采复杂。

    他的确是汉朝开国最大的功臣之一,屡次以弱胜强,以少击众,创造无数不可能完成的战果。

    然而,这样的天才,却也令刘邦内心隐隐忌惮。

    他曾许诺韩信“三不杀”:天不杀、君不杀、铁不杀。

    可他心中明白,这样一个人才,既令人欣赏,也令帝王不安。

    他抿了一口酒,苦笑不语。

    ……

    汉武帝时期!

    “让将军照图行军?这仗还有得打吗?”

    “朕每每与卫青、霍去病谋划军务,从来都是定大略、设目标,具体的打法,全凭他们灵活处置。”

    “若皇帝也去干预细节,那还要大将作甚?”

    “万一战败,又由谁来承担?”

    汉武帝望着赵光义的“微操”战术,忍不住连连摇头。

    君王之责,贵在定策、任人,而非代将出征。

    尤其自身并非军旅出身,就更应避嫌不干预军政。

    哪怕他这个自负如天的帝王,也不曾妄言如何布阵用兵。

    他只看最终的战果!

    “不过就算朕下了死命,冠军侯那小子未必会听。”

    “当年他初上战场,就敢带八百亲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横扫漠北,一战成名。”

    “虽有几分傲气,倒也不负本事!”

    提起那个早早崭露头角的将门之星,汉武帝脸上露出欣慰之色。

    霍去病,这个仿佛天降的军神之才,初征即胜,十八岁封侯,十九岁率军横扫河西,开辟丝绸古道。

    二十一岁封狼居胥,登上武将荣誉的巅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