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谋反本就是死罪,何须再搞什么下绊子的戏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洪武时期!

    老朱此刻笑容愈发灿烂。

    “高炽这孩子不错。”

    “没想到他儿子也这般出色。”

    “果然是咱老朱家的好苗子。”

    他原本还担心,大明后世出了昏君,丢了自家脸面。

    没想到这一代比一代还争气!

    老四朱棣虽然闹了场靖难之役,但终归还是个称职的皇帝,也算是没给他抹黑。

    孙子朱高炽、曾孙朱瞻基,也都表现得像模像样,叫人放心。

    “好好好,果然是个好皇太孙!”

    他连连点头的同时,心里却也冒出些杂念。

    “话说回来……同样都是皇太孙,怎的允炆会蠢成那副德行?”

    “难不成,是我当初教得有问题?”

    但转念一想,朱标不也是他教出来的吗?

    朱允炆可是朱标带出来的,这一脉教育风格压根没变啊!

    既然不是教法的问题,那只能说明:

    ——允炆自己就不是干大事的料。

    “算了算了,这孩子以后安安分分当个荣华王爷吧。”

    【瓦罐鸡蹦迪王——】

    【靖难年间,燕王朱棣屡次征战,朱高煦多次随军出征。】

    【尤其是在关键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因此深得朱棣信任。】

    【也正因如此,他渐生异心,周围也聚了一帮狐朋狗友,屡屡挑拨他与太子的关系。】

    【朱棣即帝位后,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煦多次拒不就藩,改封频繁,野心不死。】

    【仁宗即位后,立朱瞻基为太子。】

    【朱棣去世不久,仁宗亦驾崩,朱瞻基从南京赶回奔丧,并顺利登基称帝。】

    【尽管明宣宗对朱高煦颇为宽厚,一再容忍,遵循祖训,不愿轻加刑责。】

    【但朱高煦依旧不知悔改,于宣德元年八月正式起兵叛乱,打着“靖难复辟”的旗号发动兵变。】

    【面对叛乱,宣宗御驾亲征,一边派使者劝降,一边大军压境,围城数日。】

    【朱高煦最终被困,出城请罪,汉王之乱就此平息。】

    【即便如此,朱瞻基仍对这位皇叔极为宽容,未加诛杀。】

    【然而,在一次探望中,朱高煦居然将皇帝绊倒在地!】

    【朱瞻基当即下令将一口大缸扣在朱高煦头上,任他满殿乱跑。】

    【最终,忍无可忍的宣宗下令火烧其缸,将其处死。】

    【从此,朱高煦被世人戏称为“瓦罐鸡”,反复蹦迪流传百世。】

    看完瓦罐鸡蹦迪的视频后,几位皇帝的表情都透露出几分迷茫。

    朱家这宗族关系,还真是够复杂的。

    这家人怎么叔侄间的矛盾一代赛一代?

    当年朱棣从侄子朱允炆手里夺了皇位——

    如今轮到朱棣的儿子——汉王朱高煦,盯上了自己的侄子朱瞻基的皇位?

    看来这“叔叔抢皇位”的传统,是被朱家当成家风传下去了?

    不过说起来,朱棣当年造反可不是主动的,

    他是被朱允炆那一套“削藩”政策逼到死角,才不得不揭竿而起。

    可朱高煦这人就不一样了——纯属无理取闹。

    他哥朱高炽是嫡出长子,朱瞻基又是嫡长孙,都是正统接班人。

    说到底,朱瞻基还算是挺尊重这位叔叔的,

    可汉王就是不知感恩,非得折腾。

    即使后来他真有谋反之意,朱瞻基也没有急着下杀手。

    但他偏要自己作死,还作得离谱至极。

    朱瞻基登门探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