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皇帝召我等入宫,你等却阻我等临入,是何居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移宫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李选侍以彻底失败收场,熹宗朱由校顺利入住乾清宫,真正登基掌权。

    至于她盼望的皇后之位,以及垂帘听政、主宰朝政的野心,统统化为泡影。

    至于李选侍为何如此执意赖在乾清宫不走,是否背后受郑贵妃暗中主使,后人已无从考证。

    但她的意图昭然若揭——就是要掌控朱由校,以此来把握整个朝局。

    后世甚至有人推测,她之所以如此强硬,是想与郑贵妃合谋,妄图效仿“二太后共政”的模式,掌握实权。

    若真让她得逞,大明恐怕会提前迎来一个“慈禧太后”。

    至于明光宗朱常洛的死,与李选侍和郑贵妃是否有关,始终成谜。

    只是这“明末三案”,每一桩都荒诞离奇。

    太子差点在宫中被人用棍子开瓢;

    新帝登基不过月余,便莫名暴毙;

    最后的“移宫案”,更是出现妃子带着太监和朝臣争夺皇太子的一幕。

    可若拨开这些荒唐的表象,便能看到:明末皇宫内部的权力斗争,已走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

    大秦!

    “实在乱得离谱!”

    扶苏摇头感叹:“光宗一死,这些人全都跳了出来,各方都要抢夺太子,以图掌控局势。”

    “这李选侍的心思,简直就是要做第二个武则天!”

    秦始皇嬴政闻言,也频频颔首。

    “大明宫廷已经失序,党争不断,若无一位真正能镇得住场面的帝王,只会愈发糜烂。”

    他看完数位大明帝王的视频后,更是感到后世大明,局势只会一天天滑落。

    要想平定乱象,必须得有极其果决、手腕强硬的皇帝出场,否则根本收拾不住。

    可惜朱由校的外号叫“木匠皇帝”,怕是难堪此任。

    ……

    汉武帝时期!

    刘彻冷眼看着天幕中的李选侍,眼底闪过一抹寒意。

    “小皇帝登基,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太后干政。”

    他自己便是过来人。

    当年即便是他这等雄主,也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太后牵制,直到亲政多年后,才彻底收回权力。

    嬴政亦是如此。

    “这种局面,有利有弊。”

    刘彻缓缓开口:

    “好处是太后坐镇朝堂,能保局势稳定。”

    “毕竟再怎么说,她也是皇室中人,总不会篡夺自家江山——除了武则天。”

    “但坏处就是,皇帝无法掌控朝权,即便成年亲政,也要时时被后宫制衡。”

    “后宫干政,不可不防!”

    刘彻挥袖冷哼,“明光宗至少还有几分明智,没有立李选侍为后,否则事情更难收拾。”

    换作他,怕是早在病榻之上,就赐李选侍一死。

    “这女人狼子野心,岂可容留!”

    太子刘据也忍不住摇头,直呼:“简直是一出闹剧。”

    “若只是家长里短,尚可一笑。”

    “可偏偏牵扯到的是皇太子和大明江山,这就不是闹剧,而是乱象!”

    皇帝们看得更深。

    一个王朝的体面,哪怕再乱,也要维持住最起码的威仪。

    可大明却已到了公开抢夺太子的地步。

    高端的政治斗争,有时竟呈现出最原始、最粗陋的样子。

    既然连台面上的脸面都不要了,暗处的厮杀只会更加惨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