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陛下把亲爹都捧到天上去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要步行随行,被群臣极力劝阻。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在两三个小时的路途上,哭声从未间断。

    等到大臣们将商议好的庙号奏折呈上来时,雍正直接以针刺破中指——

    用鲜血圈出“圣祖”二字,再恭敬地捧起,交由大臣传出。

    一个天子自伤以表孝心,这种近乎奴态的举动,在帝王中实属罕见。

    再来看那个另类的庙号“圣祖”,是不是就能明白其中的意味了?

    这正是雍正的手笔!

    其实所谓庙号,并非群臣自由商议,而是雍正早早定下基调。

    雍正对康熙的评价可谓极尽溢美之辞:“罕有比伦,实为亘古未有之圣君。”

    他称康熙至孝仁民、知人善任、圣武无敌,更是天赋异禀。

    还说其“文可比二典,书超百家,通晓天文地理,兼明术数音律,考据群籍——

    裁定纂辑,凡此无以名状之至美,实乃古今帝王中首屈一指者。”

    这话说得连大臣们都听得一脸发懵。

    群臣们心中直打鼓——

    陛下把亲爹都捧到天上去了,他们还能从哪里挑个合适的庙号?

    要是取得不合雍正心意,那还得了!

    最后,他们只得请雍正亲自决定。

    雍正自然不客气。

    他说,若论继统,康熙可谓守成;可若论功绩,实乃一代开创之君。

    因此“祖”字是必不可少的。大臣们也挑不出错,这个字确实没问题。

    接着雍正又道:自己对父皇的尊崇没有止境,必须再加一个“圣”字!

    按常理,庙号中出现“圣”极不合礼制。文臣若依规矩来,定会选一个更有凭据的字。但最后却成了“圣祖”。

    逻辑上,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是雍正亲自决定,由隆科多等人暗示群臣附和。

    二是群臣揣摩到雍正的心思,知道必须拔高康熙地位,才能更好地证明雍正的合法性。

    于是满汉大臣群起附和,雍正也乐得其成,用指血完成了这场君臣合演的仪式。

    至于这个“圣”字是否肉麻,以雍正的性格,他全然不在乎。

    ……

    乾隆时期!

    乾隆看到父皇给祖父取的庙号时,忍不住直摇头——

    太肉麻了,实在太肉麻!!

    于是心里便开始盘算自己的身后事:“朕的庙号,将来只需一个‘宗’字便可。”

    他甚至三番五次叮嘱大臣。

    但说归说,他心底却还是想要个“祖”字。

    毕竟祖父康熙并非开创之君,却也被冠以“祖”;自己丰功伟绩远胜,何以不能?

    果然,和珅等人立刻奉承:“陛下功德无量,岂止一个‘宗’,怕是非‘祖’字不可!”

    乾隆听得眉开眼笑,连连称好,直呼这些奴才懂事。

    可另一边的嘉庆,牙齿都快咬碎了:皇阿玛口口声声说“宗”,儿子可都记下了!

    而在天幕之上,尚未出现外号,康熙就因为“清圣祖”这个庙号,被在场的帝王们暗暗讥笑。

    紧接着,天幕浮现出康熙的外号:

    【清圣祖——康熙】

    【外号——康麻子、大清第一巴图鲁、大清第一老烟枪……】

    【康麻子——因幼年染上天花,脸上留下麻痕,遂有此称。】

    【大清第一巴图鲁——曾在春猎中,康熙拿出太子玉如意作为奖赏。】

    【阿哥们比试,弘历一句“皇爷爷是大清第一巴图鲁”,让康熙大悦。】

    【大清第一老烟枪:后世饰演康熙的演员酷爱抽烟,于是生出此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