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为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悬殊到这般地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画面浮现一名少年,英姿勃发,骑马执弓,风采不凡!

    这位十七岁便随父出征的世家贵子,自此踏上成就帝王的第一步。

    【他不过三十年,就完成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四代百年的事业。】

    【他是历代太宗皇帝中无人能及的巅峰。】

    【因他,大唐由地方势力,跃升为世界最强。】

    【他便是大唐天策上将、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天幕中,战火纷飞,铁骑嘶鸣。

    少年李世民披甲纵马,神情坚毅,目光如炬。

    定格之际,旁白声再度传来:

    【公元599年,隋室贵族之家,降生了一位注定不凡的少年。】

    【此人,正是李世民。】

    【幼年聪颖,文能赋诗书,武能挽强弓。】

    【当隋炀帝昏暴无道,天下渐入乱局,十八岁的他,已看透世势。】

    【‘若大厦将倾,当如何自处?’他问父亲李渊。】

    【他劝父举兵太原,誓师长安。】

    画面骤变!

    李渊父子城头誓师,旌旗猎猎,士卒呐喊。

    【公元617年,隋朝摇摇欲坠,李世民力劝父亲揭竿,亲自招揽豪杰,结交势力。】

    【他亲率轻骑渡黄河,长驱直入长安,以废昏立明之名,终结隋室。】

    【彼时,他年仅二十,却已显露王者之风!】

    【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以寡敌众,擒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一战扫平两大劲敌!】

    【史载其用兵如神,疾如风、徐如林,兵士敬畏,敌军胆寒。】

    少年出身关陇世族,自幼习武研兵。

    十七岁赴雁门解围,智退突厥。

    二十岁出征,横扫关中。

    二十三岁,率三千精锐击溃十万,擒获双雄!

    一步步成就“天策上将”之名,位极人臣。

    从十七岁到登基称帝,他展现出的军略与胆识,震古烁今!

    有人评他: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

    虎牢关之役,尤为关键。

    他原本只欲攻王世充,却临时杀出窦建德。

    措手不及,却依旧临机而断,一战制胜!

    若以考试比喻,本是150分卷子,他却硬生生把追加的150分也拿下,满分通关!

    此役不仅展现武勇,更显其善于创造战机,诱敌于己方掌控的时间与地点,一击制敌。

    他作战讲究谋略,善于积累优势,运用政治与军事并举的手段,逐渐改变战局。

    平刘武周时,他坚壁不出,等对方粮尽而亡。

    平王世充时,他施展攻心之策,长达一年瓦解其军心,终围困洛阳。

    窦建德驰援,他又以围点打援之策,奇兵突袭,生擒窦建德,河北一战而定!

    看完李世民前二十五年的经历,始皇与汉武帝久久沉默。

    他们只觉心头震撼。

    “太猛了!”

    始皇、汉武都暗暗咋舌,心中无比震动。

    十七岁起兵,二十岁扫半壁江山,怪不得被誉为“天日之表,龙凤之姿”。

    “儿臣自愧不如。”

    扶苏苦笑着摇头,心中满是钦佩。

    汉高祖刘邦更是眼珠瞪圆,久久无语。

    “二十岁就打下半个天下?!”

    回想自己十七岁时,还在偷闲胡闹,顿觉人比人真要气死人。

    汉武帝刘彻则惊叹道:

    “唐太宗的武功,怕是连冠军侯都望尘莫及。”

    他提拔过卫青、霍去病,自认为霍去病已是古今少有的少年将军。

    如今对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