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他的一生,既有血雨腥风的黎明,也书写过盛世华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赵大绝不能容忍这种局面,再一次在大宋历史中重演。

    “从今日起,皇室的子孙必须习武。”

    “文臣虽可压制武将,但我皇家子嗣绝不能丧失血性!”

    赵大心里很清楚,问题不仅仅在于“重文抑武”的国策,更在于对宗室子弟的教育出了偏差。

    若是后代的皇族皆能有一颗敢战的心,又怎会落得被人欺凌的下场?!

    尤其是绝不能再出现像宋徽宗、宋钦宗那样的昏君!

    身为皇帝,不以治国为本业,整日沉迷于笔墨丹青?!

    “皇兄说得极是。”

    “往后皇室子弟皆要以武为根基,更要以此立志。”

    “我大宋断不可重蹈旧辙!”

    “更绝不能再背负‘弱宋’的骂名!”

    赵二语气中满是真诚。

    虽说他心里未必没有觊觎皇位之意,但他同样希望大宋能够像大唐那般,雄视四海,而不是被世人讥讽为软弱之邦!

    其他朝代皆能开疆拓土,难道大宋便做不到?!

    赵大转头望向赵二,脸上露出几分意外之色。

    这次,倒真说了一句人话。

    ……

    洪武时期!

    “咱读史书时,见到唐太宗,便觉得他是贤君。”

    “再看‘贞观之治’,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令人神往。咱也盼望将大明治理成那样。”

    “可直到看到这天幕,才真正明白史书里写下的,只是大唐盛世的冰山一角。”

    “唯有亲眼所见,才懂得唐太宗的厉害之处,才知晓大唐的真正强盛!”

    老朱心中发出由衷的感慨。

    他过去翻阅典籍时,对李世民、大唐已有所了解。

    可书中只言片语,哪有眼前所见这般震撼?

    见到天幕中的大唐——国泰民安,四方来朝,老朱心底涌起的是钦佩,更是向往。

    他同样渴望把大明打造成这样的强盛王朝!

    然而一想到后世的明朝,他便忍不住心痛。

    咱好不容易开创的大明,怎么会沦落到那副模样?!

    “父皇言之极是。”

    “大唐气象,后世无不心驰神往。”

    “唯有上下同心,方能成就。”

    朱标轻声感叹。

    老朱点头:“对,君臣同心。”

    语气中却透出几分冷意:“只是……你们可真与咱同心么?”

    他目光投向奉天殿中的群臣。

    所有人立刻连声表态,自然要向陛下表忠心。

    【李世民晚年虽追求长生之术,丹药无益延年,但他的清醒从未磨灭。】

    【他常告诫太子李治:功成唯德,德在人先。】

    【公元649年,五十一岁的李世民病逝于终南山。】

    【他的一生,既有血雨腥风的黎明,也书写过盛世华章。】

    【长眠昭陵,与文德皇后同看山河时,历史早已给出定论:他不仅是唐朝的缔造者,更是仁政帝王的典范。】

    李世民的视频至此播放完毕。

    天幕细数了他一生的功过。

    若论私德,李世民无疑有着难以抹去的污点。

    他弑兄囚父靠着政变手段登上帝位,这是他永远无法洗白的黑点。

    可若论帝王功绩,他却辉煌至极。

    政治上,开创贞观之治,疏浚运河,修建水利,整顿吏治,完善法制,推行科举,设立三省六部。

    民生上,贞观时期几乎是中国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