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那老臣若生在朕朝,敢翻旧账,朕早让他去修明史!(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纪晓岚立于殿角,忆起四库全书删“胡虏”之事,终于明白帝王对“体面”的执着。

    他望向天幕那被丑化的李世民,心中浮起永乐年间的童谣——

    那些讥笑“燕贼篡位”的人,最后竟成了永乐大典的编修官。

    和珅顺势叩头:

    “贞观帝失兵三万便被讽为独眼;”

    “而陛下平定准噶尔、斩敌十万、拓疆千里,西域歌之曰‘天可汗再世’。”

    “这等野史,只敢诋毁失势者,岂敢妄议圣主!”

    乾隆手指在战图上滑过伊犁河谷,朱砂记号仍鲜红——当年兆惠大军驻此。

    他忆起准噶尔首领霍集占被射穿左耳时,自己曾命画师不得画其丑态:

    “败者狼狈,不可辱我天朝体统。”

    目光掠过南巡图,语声冷厉:“李二太纵文士,方让史册暗藏讥讽!”

    纪晓岚低声谏言:

    “皇上,贞观帝有魏徵直谏——”

    “哼,魏徵?”

    乾隆冷笑,走到镶金西洋镜前,看见鬓角白丝一缕:

    “那老臣若生在朕朝,敢翻旧账,朕早让他去修明史!”

    烛光映镜,掐丝珐琅与夜明珠闪烁不定,如同帝王心头未散的火光。

    “皇上英明得很,这些酸儒就像荒地里的野草,不趁早铲除,就敢妄想攀附龙威。”

    “您亲自主持编修四库全书,删繁去伪,正是为了斩断那些荒唐野史的根源!”

    和珅连声附和,俯首恭敬。

    乾隆却仍凝视着地上那枚摔碎的羊脂玉片。

    他忽然俯身捡起,指尖微抚。

    锋利的断口划破了皮肉,鲜红的血珠顺着手滴在明黄的袍角上。

    “传旨!”

    他声音冷厉,犹如关外寒风凛冽而至。

    “命南书房抄录历代野史各一份,由朕亲阅。”

    “若有人胆敢于字里行间妄议先朝,或影射本朝,立斩不赦!”

    “奴才遵旨!”

    和珅的额头几乎要磕碎在地。

    一旁的纪晓岚默默伫立,目光落在玉片上那点血痕,不由想起史记中的那句——“人固有一死”。

    他下意识地抚了抚袖中那卷未完的阅微草堂笔记——

    其中写满民间狐鬼传闻,不知那是否也该归入所谓的“野史”。

    天幕的光渐渐暗去,只剩最后一缕霞辉掠过养心殿的匾额,“中正仁和”四字在暮色中显得朦胧。

    乾隆凝望窗外的夕阳,忽忆起少年时随康熙围猎,祖父曾指着天边的火霞笑道:

    “帝王的功过,如这霞光,看似耀目,转瞬即逝。”

    那时他不懂,如今才知——纵是转瞬即逝,也该由自己亲手调色。

    ……

    贞观时期!

    三更鼓响,声穿宫墙。

    太极殿内烛影摇曳,李世民独坐龙椅,神情凝肃。

    天幕早已散尽,唯那“独眼”的幻象,仍在他脑海挥之不去。

    他缓缓摘下幞头,指尖拂过眉骨上那道旧疤——武德七年征讨刘黑闼所留。

    那时一箭擦眼而过,血染半面。军中御医颤声禀报:

    “陛下,若再偏半寸,恐失一目。”

    他却只淡淡一笑:“无妨,朕还能看清敌阵。”

    如今,天幕却将那疤描成“独眼投降”的耻辱。

    殿外脚步轻响,长孙无忌低声禀道:

    “陛下,夜深了,请安歇。”

    李世民未回头,只抚着腰间那条旧玉带——武德九年生辰,李建成所赠。

    玄武门之变后,玉带沾血,他仍每日佩之。

    “辅机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