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唐室覆亡,正因文弱武强,节度使尾大不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接着,他话锋一转:

    “不过,也万万不能学宋人!”

    “文臣压武,将军无用!宋人差点连根拔起!”

    宋朝确实吸取了唐朝的教训,大搞“重文轻武”的国策。

    可一味抑武,却也带来巨大隐患。

    文人指挥战事,宦官监军干政,朝堂上下阳奉阴违,武将郁郁而终者不计其数。

    这一切,最终酿成靖康之耻等沉重国难。

    朱元璋心里清楚,大明不能再走这条死路。

    像蓝玉这类骁勇之将,必须信任,也必须重用。

    关键时刻,这些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他不禁想到,若是当初老四谋反时,蓝玉等人尚在,哪轮得到那小子兴风作浪?

    不过话说回来,武将虽要用,但也不能放任无度。

    军权若失控,同样后患无穷。

    想到这儿,朱元璋不禁轻叹一声。

    “果真是——治国如烹小鲜啊。”

    朱标听罢,转头看了老爹一眼。

    朱元璋忽然冒出这么一句书卷气十足的感慨,反倒令他有些意外。

    天幕继续说道。

    【北宋的两位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

    旁白声刚落,各个朝代的帝王们顿时神情微变。

    什么?!

    其他朝代亡国的皇帝通常只有一位,怎地到了北宋,居然是父子双双背上了亡国骂名?

    这倒叫人倍感好奇。

    皇位一般都是在皇帝驾崩后,由子嗣继位,因此鲜有在位两皇共存之事。

    除非——前任主动禅让,退居太上皇之位。

    比如李渊,被李世民兵逼退位,做了个名存实亡的太上皇。

    通常而言,帝王都难以接受权力旁落。

    即便如朱元璋和朱标这般父子情深,朱元璋也未曾提前让位——

    他对皇权的执念可是不容动摇的。

    所以,眼下北宋出现两个亡国皇帝,就显得格外扑朔迷离。

    难道是钦宗架空了徽宗,然后自个儿又将江山玩砸了?

    ……

    大宋!

    赵匡胤目睹天幕所示的“两个亡国之君”,不由脸露惊色。

    “这……怎么可能?”

    他转向身旁,满眼疑问。

    可赵光义等人也一头雾水,谁也无法给出解释。

    “北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赵匡胤望着天幕中闪现的字影,神色忽明忽暗。

    既然说的是“北宋”,那是否意味着,宋朝分裂过?

    难不成我大宋也像汉朝一般,被分成南北?

    是有人篡位?

    还是赵家子孙中出了内斗?

    赵光义沉思片刻,缓缓道:

    “官家莫忧,也许是徽宗主动让贤,将皇位传于子嗣。”

    “这恰好说明,赵家并无骨肉相残的丑闻,反而多了份仁义礼让。”

    “就算北宋确有危机,子孙后代也未必不能中兴,就像汉光武帝那样,再造乾坤。”

    虽然听上去合情合理,可赵匡胤却心绪难平。

    他心头隐隐升起一股不安的预兆……

    就在这时,天幕上的字迹逐渐淡去。

    一位身披宋帝服的男子身影浮现而出。

    【他是中国史上最体恤贫民的帝王。】

    【他设立养老机构、提供育儿津贴、首创全民医保体系!】

    【他亦是才情横溢之人,书画诗词、茶道美学,无不通晓精通!】

    【他也是历史上球艺最强的皇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