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未雨绸缪(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来自两头,两成来自巴蜀井盐,七成来自海盐,主要是广陵郡的盐,另外,我们的庐陵也产矿盐,目前占我们市场一成,但那是僮芝控制庐陵时的情况,现在官府正在加大矿盐产量,争取三年内我们实现盐自给,不被外人卡脖子。”

    甘宁点点头道:“江淮海盐目前主要控制在下邳陈家手中,我们通过陈牧和陈家关系不错,他们能够足量低价供应给我们,但盐利巨大,曹操是绝不会坐视广陵郡被江东拿走,我估计曹操会扶持孙贲控制广陵郡。

    而我们鞭长莫及,一旦孙贲控制了广陵郡,他必然会抢盐业,背后有曹操支持,陈家盐业难保,那时我们就麻烦了,孙贲绝不会再供应给我们盐,所以必须要加快我们自己的矿盐生产,摆脱对江淮海盐的依赖。”

    旁边鲁肃也道:“主公分析得很对,一旦孙贲控制江淮盐,不仅会对我们禁运,也会对黄祖和刘表禁运,那时刘表必然会加大从蜀中买盐量,从而挤掉我们的份额,这是一生二,二生三的反应,所加大盐产量迫在眉睫,卑职建议成立盐户,并设立盐曹,专门负责开采矿盐。”

    甘宁点点头,“同意建立盐曹和盐户,另外下雉县的矿山要尽快恢复,黄祖最多也就老实两三年,如果有刘表在后面支持他,他甚至用不了两三年,很快就会恢复元气,他不会甘心丢掉下雉的矿产,还是会和我们争夺。”

    武昌郡下雉县就是今年的大冶,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那里就盛产黄金、白银和铜铁,尤其是铜,更是久负盛名。

    甘宁也是后来才意识到下雉县的重要,直接关系到黄祖的兴衰,他怎么可能放弃?

    蒋琬连忙道:“已经恢复开采了,各地矿工都已陆陆续续回来。”

    甘宁欣然道:“有时间我要去矿区视察!”

    ........

    吴郡吴侯府内,孙权目光阴沉地望着桌上的官印,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这是太末县长派人送来的太史慈官印,还有一封他的辞职信。

    旁边周瑜也颇为遗憾,他原本想过段时间再替太史慈说情,把太史慈调回来,没想到太史慈在绝望中被甘宁亲自去太末县挖走了。

    周瑜着实心痛,别人不知道,可他是知道太史慈的价值,但之前他也没办法替太史慈说情,太史慈在北伐之事触怒了江东集团,又被孙贲构陷,背上了纵容李术造反的罪名。

    吴侯为了安抚江东集团和孙贲,不惜将他贬为太末县尉,听说他儿子也死在太末县,所以太史慈才会那么绝望。

    周瑜心中只得长长叹息一声,只能说是天意啊!

    孙权狠狠一拳砸在桌上,“甘宁居然去了太末县,我们竟然错过了这个抓他的机会,太末县长该死,传我的命令,将太末县长李长阔就地革职,押回吴县查办!”

    周瑜一怔,原来吴侯恼火的不是太史慈辞职,而是甘宁来会稽郡没有被抓住,错过了机会。

    周瑜暗暗摇头,都说吴侯识人,此言也并非完全正确,至少在太史慈这件事上,吴侯失分了。

    孙权是主公,他考虑的不是一个大将的得失,而是方方面面的利益,相比太史慈的武艺和统兵能力,江东世家集团的支持显然更重要。

    孙权何尝不知道孙贲在构陷太史慈,但他还是毫不犹豫把太史慈贬黜去太末县,从那一刻起,他就不可能再重用太史慈了。

    历史上,孙权长期把太史慈冷藏在海昏县,将明珠埋没,直到太史慈病逝,又假惺惺把他儿子收养。

    太史慈是孙策是爱将,北伐的积极倡导者,孙权怎么可能用他。

    孙权摆了摆手,“太史慈要走就走吧!不用管他,都督继续说孙贲之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