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假如绍宋是真实的历史会怎么样?(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河山吧!”

    南宋的天空下,无数军民已经迫不及待仰天大哭。

    被金辽欺负了这么多年,一直卑躬屈膝,担惊受怕,如今终于见到了一缕黎明前的曙光,他们恨不得紧紧抓住。

    北宋末期。

    刚刚经历了靖康耻的百官正在研究赵氏族谱,犹豫着该选哪个赵氏嫡子来继承宋朝大统。

    而现在看到了赵玖在历史上的功绩后,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抗金国,扫女真,定大理,灭西夏,开创历史上第4个大一统王朝,建立封建王朝巅峰。

    单凭这些功绩,就算是和当年的李世民相比也不遑多让啊!

    “快!快!快找找看徽宗陛下的儿子里面有没有一个叫一个赵玖的!”

    百官慌忙地翻阅起了赵氏族谱。

    结果翻了个遍也没能从徽宗20多个儿子里面找到一个名叫赵玖的人,为了巡查仔细,他们甚至还从旁系的族谱中去寻找,结果翻阅了半天还是没能找到。

    这令他们都急了。

    如今国难当头,没有赵玖这么一个优秀的官家带领他们抗金,他们以后可该怎么办啊?

    老天爷,您能不能给点提示?

    让我们去找找这位赵宋官家是出自哪里?

    众人期盼的看着屏幕。

    「一根玉腰带拴住了跋扈烈马,半只鸭子喂饱了吞金巨兽,八公山力挫金兀术,尧山对射阵斩完颜楼氏,白马绍兴明天下之志,韩信墓前尽显帝王风范,武林大会论天下英雄,岳飞灭了夏,李彦先稳坐陕西,宗泽没有三呼过河,韩韩世忠也没有老死床榻,赵鼎主战,十年功成了,天家,一场好梦啊。」

    天家,一场好梦?

    为什么这么说?

    难道说这赵玖并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是后人凭空造出来的?

    得到这个猜想的大宋百官瞬间便陷入了失望之中。

    那些平民百姓更是如此。

    原本他们以为自己好不容易等到了黎明的曙光,结果这个赵玖竟然只是后世之人幻想出来的人物,并非真实出现在历史上的皇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历史本应如此,本该如此,本能如此,却非如此,绍宋最大的遗憾就是他只是一部小说,而非真实的历史。」

    「前面忘了,中间忘了,结局忘了,不管了,臣清斩杨沂中!」

    「你们说,如果《绍宋》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那么历史上会如何评价赵构呢?」

    「那么弑亲就会成为明君的标配。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个千古一帝全他妈干过!」

    「哈哈哈,秦始皇囚禁老妈,汉武帝杀儿子,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宋世祖更牛逼,老爹大哥一个都没放过,全杀了。」

    「孝死我了。」

    “据儿的死是因为我!?”

    汉武帝脸色巨变,不可思议的看着。

    自从他知道自己百年之后继位的皇帝不是刘据之后,他就一直很好奇。

    刘据为什么没有当上皇帝?

    一开始他是猜测刘据和他爷爷一样,短命基因,年纪轻轻就死了。

    天不假年。

    没想到竟是因为我!

    我杀了我儿子了!?

    可是……

    为什么?

    刘据那么好的一个孩子,自己为什么要杀他?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不孝。」

    「秦皇明明祖,酷烈残暴,唐宗汉武,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沧州赵玖,尧山弯弓射大雕。」

    「赵构:写!赵构弑兄杀父!

    史官:二圣死于风寒。

    赵构:一字不改?

    史官:史家叙事直书,一字不改!」

    「分明就是二圣遭金人暗箭射杀,死前三次高呼:“我儿、我弟,当为尧舜!”」

    「如果是赵玖的话,那二圣确实该死于风寒了,至于怎么染的风寒,你别问,再问就不礼貌了。」

    「韩世忠:“官家,我有九种方法迎回二圣!九种!”」

    「伏惟圣朝,以忠治天下。」

    「吴承恩、施耐庵、辛弃疾:“我感觉自己一直都活在他的阴影下。”」

    「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历史上会有人冒出一个提问:《赵构为什么保留自己南下巡游的经历?》」

    「根据野史记载赵玖南巡时,迫于时局把构字卖了,后来才改名为赵玖。」

    「赵构为什么保留自己出使金国的经历……这个好像更炸裂。」

    「懂赵构是靠卖沟子当上的皇帝!」

    大宋。

    “赵构弒兄杀父!?”

    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宋徽宗的脸上露出了明显的惊恐。

    虽然他已经知道那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孩子了,但为以防万一。

    自己还是留下一道圣旨,以后无论是谁来继承赵宋皇室大统也绝不能让赵构来当。

    否则一个搞不好,万一真有个来自21世纪的穿越者把赵构给穿了可就不好了!

    朕虽然不想大宋灭亡。

    但朕更不想死啊!

    东晋,晋文帝暗自庆幸,幸好这个赵玖只是个小说虚构出来的人物,否则的话历史对他们晋朝的评价都不知道会变得有多糟糕。

    估计会有一大堆后人说他们两晋之所以不行,就是因为以孝治天下,而不是像宋世祖那样——“伏惟圣朝,以忠治天下。”

    孝是一点没有。

    朱棣感到惋惜,这宋世祖怎么就不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呢?

    如果是真的历史人物就好了。

    那样的话,自己哪里还需要担心夺了侄子之位后遭到天下人的唾骂?

    怕就算是自己早起兵十年,杀兄囚父,也未尝不能与宋世祖同享美誉。

    另一明朝时空中,罗贯中正在编纂三国演义,刚刚写到秋风五丈原的内容他就写不下去了。

    因为再往后根据历史的走向,蜀汉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关羽败走麦城,张飞被下属杀害,刘备为兄弟报仇兵败夷陵,托孤诸葛亮,最后连诸葛亮都要秋风五丈原……

    更可怜的还是姜维,他明明连刘备的面都没有见过,在阿斗投降了之后,还在拼命挽救大汉,最终失败,只能极不甘心的喊出一句——“我计不成,乃天命也。”

    每每想起就感到一阵悲伤难过。

    写不下去了……

    再次抬头看向光幕。

    这南宋的历史都有后人用小说来弥补遗憾,那我改写一下这三国的结果是不是也可以呢?

    历史本应如此,本该如此,本能如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