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你小子还是要交出来的(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林恒有点崩溃。明明他是投笔从戎。
想为国家,民族的国防力量,翱翔蓝天,付出自己的青春。
被俘虏以后,当红军步兵也就算了。
至少可以打鬼子。
到了山东以后,他被江向阳派来负责根据地建设。
胶东这么大的战役,他愣是没有机会上场。
在沂蒙山脚下,培养完了根据地区一级地方干部,又接着扫盲班老师。
“支队长,要不,我发个电报给我姐,让姐姐和姐夫来华北?”
没办法啊。
山东的教育,在整个中国,虽然算是不错的。
但是在民国,这些精英家庭的人口,占比太少了。
大量的老百姓,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一个一字。
江向阳到了山东以后,就提出了普及教育计划,三年到五年,实现在每一个村,建设一个小学,每一个区镇,建设一个中学,每一个县城,能有一个高中,每一个中心城市,建设一个师范院校或者大学的目标。
于此同时,他还把大量的理工科的大学生,都抽调去了庆丰厂,培养学徒,学习各种工科知识。
参谋部和大队不少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干部,也被逼转型。
工作重心都扑在了地方建设上面了。
尤其是教育。
为了便于孩子和文盲学习文字,江向阳搞出来汉语拼音和大量简化字,林恒他们就是第一批弟子。
为了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他们参谋部的人,除了按照集团军,支队,针对地方建设的政策要求,去培养地方干部,还要去培养扫盲班和小学的的老师。
“可以啊,你要不怕折腾你姐,你姐夫,我就去帮你发电报,争取让段宏巽动员一批后方的学生和老师,来华北工作!”
华北抗战的可喜局面。
在开战前,包括江向阳在内,谁都没有办法预料。
卢沟桥事变的时候,梁林夫妇人在山西,考察考古建筑,林恒问过江向阳以后,当时就给他们在山西的朋友发了一封电报,让他们直接去西南找段宏巽。
今天看来,有些失算了。
现在整个民国大量学者在西南后方,很多专业的专家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比如这两个学建筑的。
老百姓穷,财主也穷,没钱修房子不说,还要提防被鬼子轰炸,她们两个就找不到请她们设计建筑的工作。
华北根据地,又奇缺人才。
反正西南也挨炸,华北也挨炸,还不如早点到我党的怀抱中来,做一些革命急需的工作。
副参谋长和吴政委听见林恒想要求请姐姐姐夫到华北来工作,江向阳同意了,两人对望一眼,笑了笑没有表态。
倒是看见江向阳标注的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教材,非常诧异?
“江阳,山东这是准备另起炉灶啊?”
“你们不觉得从右到左书写的繁体字,过于复杂了,不方便百姓书写吗?”
他们两人岂不知道这个缺点。
新文化运动中,不少人因为这个,抨击汉字,甚至有着废除汉字的声音。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