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朱棣:大明人口永远不会过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贞观时期的问题是人口相对过少,李世民这些年一直都是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

    若是唐朝的人口能够爆炸式增长,他简直是做梦都能笑醒。

    他压抑了一下嘴角上扬的冲动,开始思索起来。

    在他看来,只要粮食储备充足,人口就不会过剩。

    若是唐朝人口真的过剩,那他必定是要先解决最根本的粮食问题。

    毕竟,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生存之本。

    首先,他要限制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

    接着,朝廷重新分配土地,让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

    如此一来,农民们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本,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

    朝廷还能将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时大力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为了充分调动农民开垦荒地的积极性,朝廷会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减免赋税等。

    如此一来,农民有地耕种,生产大力发展,就能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

    届时,不就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吗?

    ......

    永乐年间。

    朱家子孙三代也在讨论着这个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向来极为重视节俭之风,且以身作则。

    父辈的劳苦朱棣时时记在心上,朴素的习惯也从未改变。

    他对国库财物十分珍惜,不会随意挥霍。

    哪怕明明可以锦衣玉食,明明有条件穿新衣,他也会把破了的衬衣穿在龙袍下面。

    不过,朱家三代皆是觉得,生活节俭不过是节流之举,若要真正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开源。

    朱高炽率先发表自己的看法:

    “儿臣认为,除了大力发展农业,还得发展非农业,例如手工业和商业。”

    “如此一来,就能为过剩的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朱瞻基连连点头,继续补充着:

    “孙儿认为,除了传统的农业外,还可以扩大纺织业、陶瓷业、造船业等等手工业部门规模,这样就需要大量劳动力。”

    “商业发展也能带动诸多行业的发展,如客栈、餐饮、运输等,为众多百姓提供了生计来源。”

    “这样若是地不够种,还有其余行业的工作机会。”

    “百姓富裕了,人口就不会过剩。”

    朱棣也很是肯定他们两人的说法。

    沉思片刻之后,他说道:

    “朕还有一种解决办法。”

    待其余人的目光皆投向自己之后,他霸气说道:

    “殖民!”

    “大明人口永远不会过剩!”

    ......

    【这种逆天政策,三哥难道就不会反抗逃跑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