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多余人】+【内心世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颁奖结束,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的授奖仪式也接近尾声。

    散场之时,江弦才刚走下主席台,就被几个老同志同时围住。

    “胡厂长、徐厂长、吴厂长你们几位这是?”

    围住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北影厂厂长胡其明、上影厂厂长徐桑楚,还有西影厂的厂长吴天明,以及八一厂、峨眉厂几个厂的领导。

    文艺不分家。

    国内的电影行业与文学界向来亲密,许多经典的电影作品也都是通过改编而来。

    因此今天“鲁迅文学奖”的授奖仪式,是文学界的盛事,也得到了影视界的广泛关注。

    授奖仪式上,各大电影厂的重要领导都有出席。

    “江弦同志,恭喜恭喜。”徐桑楚戴着眼镜,向江弦道了声贺,“两部获奖作品,我都读过了,深受震撼,一句话,只要你想改编成影视作品,咱们上影厂一定是鼎力相助,咱们也是老搭档了,以前合作过那么多的作品。”

    老搭档?

    胡其明听着徐桑楚这话,心里一阵吃味。

    难道不是他们北影厂和江弦认识的更早一些?!

    可胡其明也明白,他们北影厂之前的几次操作,都在江弦那儿留下了负面印象,尤其是朱琳那事儿,虽然江弦没明说什么,但胡其明知道,他对北影厂一定是有意见的。

    倒是上影厂,这些年和江弦合作紧密,前有《高山下的花环》,后有《芙蓉镇》,都是现象级的电影,一经上映便迅速轰动整个电影界,风靡全国,给他们上影厂赚拷贝赚到手软。

    “徐厂长,你们上影厂都拍了那么多江弦同志的了,也得给我们分口汤喝啊。”西影厂的吴天明这时候提起了意见。

    “就是。”

    峨眉厂的领导跟着嚷嚷,“江弦同志,你可不能太厚此薄彼了,那我们也没比上影厂差到哪里去吧。”

    “对呀对呀。”

    江弦笑着和各电影厂的领导们打过招呼,当然了,也没有多聊。

    今天主要就是打个照面,释放释放信号。

    而且等会还有个座谈会,也没时间真的详谈什么。

    下午的座谈会,就更像是个见面会了。

    跟上午的大场面不同,下午的座谈会基本就是以评委会和获奖作家为主了,座谈会的话题也主要是围绕评奖过程以及获奖作品展开。

    “今年评奖的时候出了个大麻烦。”

    作为评委会副主任的孔罗荪讲述起来,“当时读者们的投票一统计出来,江弦同志竟然有足足七篇作品在票数的前列!每个奖项名额都这么宝贵,群众的呼声又这么大,可是难住了我们评委会。”

    “七篇?!”

    在场很多作家全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次一共也就十四篇作品获奖,真要听取群众的呼声,那岂不是江弦一个人就占了一半的奖项?

    “都说江弦同志这个评选主任拿两个奖,是一点儿也不怕外界议论,其实江弦同志已经做了很大牺牲了,要不是他发扬风格,我们这里要再少坐五位同志呢。”

    这会儿当着众多获奖作家的面,许多评委复盘当时评审的情况,丝毫不避讳个人的主观看法,就事论事,让在场的众多作家听得津津有味,哪怕是很多落了名次的作家也丝毫不觉得有不忿之感。

    更是在听了评选还有这样的内幕以后,对江弦同志肃然起敬。

    原本以为他拿两个奖就够夸张、够张扬了。

    结果现在才知道,他其实能拿七个!

    七个变两个,那真是做出了极大牺牲,发扬了极大风格。

    “咱们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会出获奖作品集吗?”年纪最小的铁宁这时候打听道。

    她有影响力的作品尚且没有几部,出版的作品也有限,自然很关注每个作品出版的机会。

    “当然会出。”作家出版社的掌门人从维熙回答说。

    获奖作品出版获奖作品集,这已经是每次授奖仪式的惯例了。

    “既然各位都在这里,我也有一个想法。”

    从维熙道:“咱们鲁迅文学奖跟茅盾文学奖不一样,并没有茅盾文学奖那么高的奖金,我觉得能不能换个方式来补偿获奖作家们.”

    “换个方式?”

    众人一愣,都朝着从维熙看去。

    “之前江弦同志在我们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时候,给我提过一个办法,叫作版税制,这是国际出版业通行的使用作品的支付方式,就是说根据每本书销售量来给作者结算稿酬。”

    “版税制?”

    大部分作家对这个名词还是非常陌生的。

    一听版税,还以为又是哪门子税呢,听了从维熙的解释,才明白过来,这是种稿酬结算的方式。

    说白了,就是出版社根据你的书卖出去的多少,给你分钱。

    从维熙继续讲着:

    “我在想,我们这次的获奖作品集,不如也学习江弦的这个版税制,采用版税的方式来给作家们结算稿酬,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同意?”

    “采用版税的方式?”

    作家们都愣住,因为对版税制感到陌生,也不明白这么改究竟是好还是坏。

    比较熟悉版税制的王濛给解释起来:“这就要看作品的销售量了,版税就是出版社和作家风险共担,如果发行成绩好,那作家赚的比现有的几种稿酬结算方式都要多的多。”

    王濛解释过以后,大伙也都很快算明白了这笔账。

    卖的越好,赚的越多!

    收入水平根本就不是现有的基础稿酬加印数稿酬可以比的。

    而首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集,销售成绩又怎么可能会差的了呢?

    改成版税制,那绝对赚麻了啊!

    众作家们又是满眼感激的看向江弦。

    没办法不感激啊。

    又给大家让出了获奖名额,又提出了版税制这种好东西。

    不过江弦这会儿完全顾不上这些目光。

    注意力全在脑海中熟悉的那声轻鸣上。

    “已揭示新的合成路径:”

    “【多余人】+【内心世界】=短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