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1997年的新合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1997年春晚,一首《春天的故事》席卷神州大地,这首歌能火,既跟质量有关。

    又和某位老人有关。

    毕竟。

    刚刚送别了他。

    除了这一首《春天的故事》,还有一首《走进新时代》正在制作,同样是记念那位老人的歌。

    开车前往燕莎商场的途中,车内的广播正在放那首《春天的故事》。

    不一会儿,车子停到了大名鼎鼎的燕莎商场。

    跟几年前比,燕京街头的私家车明显变多了不少,燕莎的停车场,一水的丰田皇冠,虎头奔,进口宝马。

    跟老张见面前,李杰专门去了一趟一楼的‘茶百道’奶茶铺。

    茶百道是毛毛开的奶茶店。

    如今。

    毛毛已经开了三家奶茶店,每家店都是能买买,不能买才租,反正90年代的房价还算比较便宜。

    即使西单、王府井等地的商用住宅一平方要2万多,还是便宜。

    谁让那里是燕京最热门的商圈?

    那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一般人想买还买不到呢。

    哪怕买,也只有商场外面的铺子,燕京各大核心区块的商场,要么是国营单位,要么是香江和内地合营。

    只租不受。

    像燕莎旗舰店,就是租的,租约五年一签,月租金高达3万+。

    虽然租金很贵,但这家店是赚钱的,每个月保底能赚3万+,这是扣除各项开支、税费的纯利润。

    “老板娘,老板来了。”

    李杰一进门,那个小妹就朝着里面喊了一声。

    “你怎么来了?”

    看到李杰,毛毛有点意外,开业那会,‘卡子’倒是常来,偶尔会指点一些错漏。

    但。

    进入正轨后,卡子就不怎么来,最近,他的第三张专辑即将发行,都在忙专辑的事,来的更少了。

    “老张来了。”

    李杰如实道:“他约了我在这边见面,估计是谈合约的事。”

    “那,要不你打包两杯奶茶带过去?”

    “行,来一杯洞顶乌龙奶盖,再来一杯红茶玛奇朵。”

    茶百道的菜单每个季度都会更新一次,更新来源是店里的团队,谁能提供新点子,过关的话,奖励2000块。

    如果上架成爆款,奖励两万。

    有这笔钱吊着,很多店员都绞尽脑汁的研发新品,不过,这时候内地还没有专门的‘奶茶茶艺师’。

    大多数人都是野路子。

    研发几十、上百款,也未必能出现一个爆款,眼下店里的爆款产品,都是李杰提供的方案。

    他虽然说过不帮忙,但睡一个被窝的,哪有什么帮不帮?

    提供新品,只是他们夫妻之间的小情趣,每次卖爆了,小李都能享福。

    那些不愿意的芝士,一个个解锁,挺有乐趣的。

    “走了。”

    取好奶茶,李杰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门店,都是老夫老妻了,没必要腻腻歪歪。

    坐着扶梯来到顶楼,李杰走进了一家茶室。

    看到他自带饮品,服务人员只是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茶百道。

    她知道,一楼那家很火的奶茶店,在整个商圈都小有名气,很多人来燕莎都会点上一杯。

    跟着服务员,李杰来到一个小包厢。

    推开房门,看到屋内的两个人,李杰稍感意外。

    老段也来了?

    “卡子,你来的正巧,我们刚刚还说到你。”

    眼看他来了,老张和老段都露出笑脸。

    能不笑吗?

    这是一个财神爷啊,正儿八经的曲爹,任闲齐、辛小琪、周桦建、林艺莲的新专辑,发一张火一张。

    零失手!

    他给毛阿闵写的那首《人世间》也很火,不止在内地,在宝岛地区也火了一阵子。

    不过。

    宝岛那边的环境跟内地不太一样,类似的歌,受众有限。

    年轻人更喜欢更流行的歌。

    《人世间》有点太正。

    不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而电台点播、专辑购买的主力军又是年轻人,所以,《人世间》没有成功走红,实属正常。

    “说什么?”

    “你那张《无问》在英国卖的很好,上周还闯入英国专辑榜前30,单周卖了1万多张。”

    “一万多张?”

    李杰意外道:“怎么突然涨了那么多?”

    《无问》在英格兰上市近一年,一共才卖了5万张不到,这一周卖了1万多张,占了全年的四分之一。

    “好像是哪个海盗电台的主播推荐了你的专辑。”

    滚石在英格兰那边没有渠道,走的是代理的路子,具体是什么情况,他们也不知道。

    宝丽金只是顺口提了一嘴是某个DJ推荐的缘故。

    海盗电台是英格兰的特色之一,20世纪60年代,英伦摇滚正在发酵,但那时候,在主流眼中,热烈、叛逆的摇滚乐是异类。

    占据英国绝大部分份额的BBC,最初根本就不放摇滚乐,禁制播放,跟国内是如出一辙。

    后来,因为摇滚乐越来越‘流行’,BBC做出了妥协,但每周只给摇滚乐留下2个小时。

    是每周!

    不是每天!

    然后。

    一大批人非法的‘海盗电台’飘在公海上,7X24小时的播放摇滚乐。

    众所周知,英格兰是一个岛国,四面都环海,如果在公海架设一个大功率电台,英格兰根本就没有管辖权。

    不适应广播方案。

    60-70年代是电台的黄金期,那时候电台广告是可以卖钱,卖大钱的。

    最早的海盗电台迅速吸引了2000多万的听众。

    2000多万在国内是很少的人,有些人口大省人口都破亿了,而在英格兰,这却是接近一半的人口。

    这么多听众,最早那家电台赚的盆满钵满,然后又有大量的非法电台架设。

    眼看海盗电台越来越火,‘高傲’的BBC也不得不低下头颅。

    商业社会,钱才是大爷!

    那么多人都收听摇滚乐,再不播,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犯罪!

    于是,BBC解禁了摇滚乐,但事情并没有跟BBC预想的那样发展,哪怕他们拥抱摇滚乐,那些海盗电台依旧活跃在公海上。

    因为BBC的电台DJ们太老了。

    审美跟不上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的咨询永远落后好几手,他们还要考虑各种因素。

    反观那些海岛电台,他们不需要。

    一个人,一根天线,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