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投资独立厂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sp;双方都孵化出不少乐队,比如痛仰、杭天、万能青年旅店、新裤子、逃跑计划、回春丹等等乐队,都是从两家音乐节走出去的乐队。

    不过。

    摩登天空的创办时间要比迷笛更晚一点。

    这不。

    清醒乐队的主唱沈黎挥找钱找到了李杰这里,毕竟,摇滚圈的人,谁不知道‘周利军’?

    平生不识周利军,纵论摇滚也枉然。

    没办法。

    周利军太出名,音乐太叼,太能挣钱了,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李杰每年的版税收入是多少。

    但90年代的资讯封闭,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封闭。

    只要有渠道,及时了解到国外的一手资讯并不是特别难。

    李杰的三张专辑在日本卖的那么火,唱片圈的人谁不知道?

    推测一下,每年怎么着也能赚个几百万。

    所以。

    沈黎挥来了。

    清醒乐队,人如其名,他们不再玩‘愤怒’、‘反抗’的那一套,他们更倾向于拥抱市场。

    走个人化表达。

    走流行摇滚。

    但办一家独立的厂牌并不容易,华纳、索尼、百代等主流唱片公司根本不愿意投资。

    刚消停没两年,谁敢投啊?

    万一再有人闹出什么动静,爆什么典,又是一刀切一片,到时候所有的投入不是打水漂了?

    越大的唱片公司,规矩越多,而且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要向董事会负责。

    “所以,你想要多少投资?”

    听完沈黎挥规划,李杰没有废话,直接问钱。

    如此爽快,令沈黎挥愣了。

    这意思是成了?

    那么简单?

    之前,他甚至做好了失败,乃至刁难的准备。

    因为这笔投资怎么看都像是亏本生意,就摇滚乐现在这半死不活的样子,哪有地方赚钱?

    半晌,沈黎挥竖起一根手指头。

    “一千万?”

    李杰眉头一挑。

    “不,不,一百万就够了。”

    沈黎挥连连摇头。

    一千万?

    他又没疯,怎么可能要那么多钱?

    一百万省着点能做七八张专辑了,预算充足一点,也能做四五张专辑。

    “一百万的话,可以。”

    沈黎挥日后的口碑虽然有点差,但作为一个商人,考虑利益不是很正常?

    不能用情怀、梦想之类的玩意去绑定一家独立厂牌,一个商人。

    开公司又不是做慈善!

    真跟那些乐队粉丝说的那样,那不是白送钱,不是大善人?

    平心而论,老沈对国内摇滚乐还是很有贡献的,迷笛音乐节虽然更‘正宗’。

    但它太小众。

    某些粉丝还喜欢拉踩,什么你不够摇滚,我才摇滚,你的纯度不够什么的。

    都是搞流行音乐的,哪有什么三六九等?

    没有谁比谁更高贵,流行摇滚更受欢迎,那是全世界通行的硬道理!

    “可以吗?”

    “真的可以吗?”

    沈黎挥连问两遍,只因,太顺利。

    办一个厂牌,还是独立厂牌,真没有那么容易,连队友都不理解他,家人同样不太理解。

    这不是瞎胡闹吗?

    “当然,不过,我也有条件。”

    李杰直言道。

    “摩登天空可别签一堆大爷进来。”

    搞摇滚的人脾气是什么样,李杰还能不清楚?

    黄毛!

    一点就炸。

    天老大,他老二,拿钱不当钱。

    这些那都是清流,什么滥交、飞叶子,那都不是最渣的。

    没有最渣,只有更渣!

    “军哥放心,我保证,绝对严选,摩登天空未来只会从新人中挑选,那些大爷,咱也伺候不起。”

    “嗯,还有,违法的东西不能沾,谁碰,开除谁,要写进签约条款里。”

    “一定!”

    这一点,沈黎挥同样毫不犹豫。

    有乱七八糟嗜好的人,通常也不好管,何况,飞那玩意飞多了,脑子也容易坏掉。

    谁踏马喜欢跟一个喜怒无常的人合作?

    那是疯子!

    “再有,公司的财务我会派人过去,不过,你放心,他只管钱的事,具体项目,他不插手。”

    “项目上的事,你直接跟我汇报。”

    “可以!”

    对于这一条,沈黎挥也没有太难受,人家投了一百万,管管钱,管项目,那不是很正常?

    如果什么都不管,谁知道会把钱糟蹋去哪里。

    还有。

    更关键的是‘军哥’的名气,甭看‘军哥’在圈外好像没什么名气,但在那些新乐队、新人,特别是那些从外地来燕京发展的摇滚青年眼中。

    ‘军哥’那就是神!

    传奇!

    有李杰的名气加持,摩登天空瞬间摆脱了困境,不仅仅是资金方面,还有人脉、名气。

    来了!

    都能来!

    资金、人脉,那是花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指不定要花多少冤枉钱。

    “好,那你明天过来签合同。”

    既然要合作,那就桥归桥,路归路,而且李杰跟沈黎挥也没有太多的交情。

    他愿意投钱,还是持续性的投钱,只是想给摇滚乐做点事。

    华夏摇滚乐其实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虽然他跟老崔关系还行,但路走偏了跟老崔多少沾点边。

    老崔的前几张专辑都跟ZZ挂钩。

    都有愤怒、批判的味道。

    然后。

    后面的那些乐队、歌手,都是有样学样。

    我也愤怒!

    我也反叛!

    什么?

    你也是?

    我踏马更愤怒!

    更反叛!

    你更?

    我草拟的!

    老子超级加倍!

    越来越愤怒,迟早爆炸,礼花都放了好多遍,也就是90年代比较宽松,信息传播相对闭塞。

    换到二十年后,这批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吃一张永ban卡。

    千禧年后,一部分人全面转型另外一派。

    他们更关注生活,关注自我,不再关心宏大叙事,不再讨论那些有的没的。

    然后。

    熬了十几年,等到那档《乐队的夏天》开播,很多摇滚乐队才走入大众的视线。

    有多大众?

    出场费是最实际的数据。

    以痛仰乐队为例,在《乐夏》之前,痛仰的出场费在20万左右,节目播出后原地翻倍,后续更是暴涨到100万。

    翻了五倍。

    而痛仰不是个例,参加过《乐夏》的乐队,出场费少则翻了两三倍,多则涨了七八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