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意料之外的援军(6000大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木星同步轨道

    太阳系舰队司令部位于木星同步轨道上,通过自旋转产生六分之一地球重力,有两个直径巨大的居住环,木星轨道基地全长30公里,基地内有指挥中心,是舰队最高指挥和行政管理系统所在地。

    这也是罗清第一次正式参加舰队国际的高层会议。

    由于智子的封锁已经消失,而且最近的智子已经逃亡到了太阳系深处,因此这一场高层会议的气氛格外高涨。

    仿佛,压在人类头顶上的一朵乌云自此消散了似的。

    在舰队国际会议中,罗清旁听了关于太阳系舰队对吞噬帝国的作战规划。

    然后罗清就发现,官方制定的作战规划,和‘罗清号’舰长描述的一模一样。

    这给他一种北京出租车司机预言了世界局势的美。

    泛太阳系防线消耗了人类大量的资源,按部就班的利用太阳系防线的去消耗吞食帝国是相对明智的一个决定。

    当然,会议中也明确探讨了罗清在未来作战计划中的作用。

    舰队国际给罗清的定位是:【最终底牌】、【抵抗吞噬帝国的中流砥柱】、【战略级兵器】

    罗清给自己的定位是:

    【勉强能和吞噬帝国的小规模舰队五五开】、

    【可以凭借超高的机动性进行骚扰作战】、

    【惧怕类似激光的高能光速打击武器】、

    【担忧吞食帝国的隐藏武器】、

    【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

    【打不过可以自爆,自爆威力可以炸掉一小节巨环】、

    【别当驴用,谢谢】。

    针对吞食帝国的第一阶段作战计划很快就拟定完成了。

    太阳系舰队决定主动出击,三大舰队将会组织约500艘恒星级战舰,主动奔袭500个天文单位,对吞食者巨环发起骚扰作战,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罗清,会乘坐‘罗清号’恒星级战舰,配合舰队进行此次作战!

    此战的战略目的有三。

    一:了解吞食巨环附近吞食舰队的具体战斗能力。

    二:了解吞食巨环本身的防御能力。

    三:引诱吞食舰队主力追击。(主要目的)

    罗清将在此行中扮演善清,始终让自己维持在1%光速的战力水平,确保能让恐龙注意到自己的同时,还不会对恐龙造成大的威胁。

    倘若先攻舰队受阻,罗清将负责断后。(这条是罗清自己加的。)

    本作战计划,看似简单,实际流程相当冗长。

    星际战争与一战二战不同,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大。

    首次远航作战被设定在危机纪元202年。

    也就是在两年之后。

    由于吞食帝国的距离太阳系只有500天文单位,因此,恒星级战舰只能通过[前进三]的速度进行航行。

    [前进三]的航速为[前进四]的十分之一,也就是2%光速,在奔袭战中,人类的太空舰队也会进一步降低速度,以[前进三]的一半航速,也就是1%光速进行远征。

    这个速度,跨越500天文单位需要8个月。

    在远征舰队在抵达吞食帝国附近后,会尝试通过电磁动能炮和伽马射线激光进行跨越2亿公里超远距离轰炸。

    如果吞食舰队进行低烈度狙击,那么远征舰队将尝试正面摧毁敢于阻击的吞食舰队。

    倘若几十万艘吞食舰队一拥而上,那么远征舰队会立刻发射所有的恒星型核弹,利用密集的太空核爆阻遏敌人追击,并立刻进入全功率[前进三]进行撤退。

    倘若恐龙隐藏了吞食舰队飞行速度,那么远征舰队也会立刻进入[前进四]状态,将速度攀升至3% 4% 5%乃至10%的光速进行逃离。

    当然这500艘远征战舰也不是孤军奋战。

    有2000艘行星级战舰,协同恒星级战舰一起行动。

    太阳系舰队不仅仅是恒星级战舰组成。

    行星级战舰也是人类舰队重要组成部分。

    行星级战舰可以在太阳系内自由航行,他们的最大航行速度为1%光速,相当于恒星级战舰[前进三]的一半航速。

    行星级战舰的体积与21世纪初人类的航空母舰相当,一艘行星级战舰的舰员约500余人,仅为恒星级战舰舰员数量的1/10。

    行星级战舰并没有配备可以持续运行数千年的生态循环系统,也没有装备舰载冬眠仓,行星级战舰的生态循环系统仅能维持20年左右,这个时间虽然不长,但足以完成太阳系内部的常规军事行动。

    相比于恒星级战舰,行星级战舰的建造效率要比前者高许多。

    限制恒星级战舰生产速度的不是资源,而是恒星级战舰的核心——【叁型可控核聚变无工质辐射推动发动机】

    作为能够将战舰推动20%光速的人类最高级技术成果,这种发动机的生产效率极低,生产线完备的情况下,需要2~3年才能装配一台。

    而行星级战舰则不受这个限制,一方面是它的体积小,连地球上的国家和大型公司都有能力自主建造,二是因为行星级战舰可以直接装配民用飞船发动机。

    因此,太阳系舰队的行星级战舰数量,在100多年的积攒下,总数量来到了62400艘,是恒星级战舰数量的12倍。

    在战斗力上,行星级战舰同样装载了小功率的伽马激光射线和电磁动能炮。

    相比于恒星级战舰的四位一体打击系统行星级战舰,行星级战舰的战力算是‘大削’,但即使是孱弱的行星级战舰,其单体作战能力,也足以比拟恐龙们的[暴君级战斗舰]。

    通过柯伊伯带战役,人类早就通过拆解恐龙战舰的残骸得出了结论。

    无论是所谓的[三角壁垒级防御舰]还是所谓的[腕龙级母舰],亦或者是[暴君级战斗舰]、[翼龙级侦察舰]、[剑龙级火力支援舰]、[迅猛龙级突击艇]等乱七八糟的恐龙战舰,本质上都是行星级战舰。

    这些恐龙战舰既没有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实际上制造维持恐龙的生态循环系统确实十分困难),也不存在可以航行数千年的战舰燃料,因此这些恐龙战舰,本质上都是围绕吞食巨环的蜂群,不能离开吞食巨环超过500个天文单位,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

    恐龙的太空舰队,并不如人类精心制作的太空战舰,它们将所有的资源投入都放在了巨环本身上。

    在这场舰队国际高层的会议中,会议发言人通过全息影像,对罗清系统的演示了太阳系舰队与吞食舰队的区别。

    太阳系舰队由5000恒星级战舰和62400行星级战舰组成。

    吞食帝国舰队则由至少600000艘战斗舰和300000艘非战斗舰组成。

    根据斐兹罗——林格三号望远镜的观察,人类可以得知,参与柯伊伯带战役的恐龙舰队,基本上就是吞食帝国舰队的缩影。

    恐龙的战舰体系。总共有6种战舰构成。

    会议发言人详细地阐述了这6种战舰区别。

    【三角壁垒级防御舰】:一块非常抗揍的三角金属块。

    形似金字塔,单体大小也相当于胡夫金字塔,几乎是实心的,仅由10只恐龙在核心驾驶,充当恐龙战舰的太空盾牌,其材料学结构可以抵御人类战舰的数百发伽马射线激光,哪怕是面对电磁动能炮,也足以承受数百枚电磁炮弹而不损毁。

    实心的三角铁块,堪称太空拒马。

    【腕龙级母舰】:恐龙版本的航母

    形似中国传统棺木,被戏称为铁棺材,是体积最大的恐龙单体战舰,长宽高分别为10km、6km、5km,相当于人类方最大恒星级战舰[悖论引擎]号的20倍(悖论引擎号经过数次升级,战舰长度为2.4km)

    由于恐龙的巨大体积,因此尽管腕龙级母舰很大,所装载的太空战机却很少,只有一百多架,恐龙的太空战机飞行距离极限仅为40万公里,约等于地月之间的距离,采用工质驱动,战力孱弱,威胁性很低。

    恐龙的太空战机一般由一只恐龙单独驾驶,尚且没能实现无人化自动化作战。

    相比之下,人类战舰携带的无人舰载机无论是飞行速度还是飞行极限距离亦或是舰载数量,都远超过恐龙战舰。只能说恐龙太大了确实浪费地方,一架恐龙太空战机的大小居然相当于一个标准的400米跑道。

    在柯伊伯带战役中,腕龙级母舰释放的舰载机,除了浪费一发电磁动能炮弹,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翼龙级侦察舰】:一艘塞满了各种探测设备的板砖。

    形似传统红心砖块,装载了包括不限于雷达系统(用于探测人类舰艇、小行星等目标的位置)、光学望远镜(通过可见光观测远距离目标)、红外探测器(感知黑暗环境下目标的热辐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