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以身入局的魏王!被打出长安了!【求月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父皇!”

    李泰听到李承乾要让自己上前线,人都傻眼了,不禁连忙看向李世民。

    虽然正常情况下,就算他上前线也不可能冲锋陷阵,但意外这种事情,没有谁可以说得清楚。

    万一唐军突然遭到袭击,他在撤军的途中发生意外,那不就枉死了吗?

    要知道,就算是李世民,当初讨伐王世充的时候,也被流矢射中过左臂,后来亲征东突厥,右肩又被射伤,就连平定刘武周的时候,左腿还被射的差点残废。

    更何况他这种行动不便的胖子,那不是人肉活靶子?

    所以,李承乾的这个提议,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要他的命。

    却听李世民有些不悦地道:“太子这是何意?青雀才多大年纪,怎么能上战场?”

    “怎么不能?”

    李承乾笑着反问道:“儿臣比他还小的时候,就上过战场了!”

    “你!”

    李世民被噎了一下,然后没好气地道:“你跟青雀能一样吗?他又没有受过训练,你好歹从小有老师教你习武!”

    听到这话,李承乾不禁有些无语,心说我去朔方战场的时候,可没受过任何训练。

    至于习武,那也是回长安之后才习武的,怎么就跟小胖子不一样了?

    不过鉴于李世民习惯性的为小胖子找借口,他也懒得跟李世民多做计较。

    反正这次他是无论如何都要趁此机会将小胖子送走的。

    却听他又冷笑道:“那照父皇这么说,青雀是打算一辈子都留在长安,哪也不去了?”

    “你这又是什么意思?他不是年龄还小吗?留在长安怎么了?”

    “可是,依照父皇之前下达的旨意,封王年满十二岁,就要到封地就封,青雀还有两个月就满十二岁了吧?”

    “你!”

    李世民又被李承乾噎了一下,不由扭头看向房玄龄。

    只见房玄龄脸色一变,心说你们父子的事,可别拉上我啊!我是真不想掺合啊!

    “左仆射,你来跟太子解释解释,朕的旨意是什么意思?”

    虽然房玄龄满心祈祷李世民不要让自己掺合他们父子的事,但李世民还是把他拉了进来。

    毕竟李世民的大部分旨意,都是他下达的。

    却听房玄龄硬着头皮解释道:“回陛下,禀太子殿下,陛下确实下达了有关封王去封地就封的旨意,但封王去封地就封,得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年满十二岁,一个是皇帝特别恩准,并不之官。”

    “而魏王殿下,就算两个月后满足其一,也不满足其二,故而,无需去封地就封。”

    听到这个解释,包括李承乾在内的其他人,都对李世民宠爱魏王李泰有了新的认知。

    特别是李泰,仿佛如释重负似的,长舒了一口气,心说父皇果然还是最爱自己的!

    然而,李承乾听完房玄龄的解释,却并不认可。

    只听他义正言辞地道:“同样都是儿子,怎么父皇要厚此薄彼?难道魏王有什么特殊吗?他凭什么享受此等殊荣?!”

    “放肆!”

    李世民终于还是被李承乾惹怒了:“这件事不是你应该考虑的,朕自有安排!”

    说完这话,李世民便准备拂袖而去。

    但李承乾却忽然收敛了笑容,冷冷道:“如果孤一定要他去封地就封呢?”

    “你说什么!?”

    李世民一个冷眼扫过去,威严尽显。

    一旁的长孙无忌急忙站出来,想要为父子俩打圆场。

    “陛下,太子殿下,魏王就封之事,还需从长计议,依臣之见,咱们不如回宫里商议,你看这.”

    他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家丑不可外扬。

    毕竟这里有这么多百姓,学子,文臣武将,以及外国使者。

    但李承乾却毫不在意地道:“适才魏王一直否认孤为国为民,孤倒想看看魏王是如何为国为民的。”

    “而且,魏王编撰的《括地志》也已经编完了关中篇,是时候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编撰剩下的两册了!”

    “不是,就算我要编撰剩下的两册,也不用离开长安啊!”李泰此刻慌得一比,不由连忙解释道:“我已经将关中之外的资料都收集齐了,只需将它们整合,就可以编撰出来.”

    “青雀!”

    还没有等李泰把话说完,李承乾就厉声打断了他:“你不是我大唐的贤王吗?你不是要学习政事吗?为大唐治理好一方,难道不好吗?”

    “我”

    李泰脸色一白,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身旁的张文瓘眉头一皱,然后挺身而出道:“太子殿下,为国为民也不一定要去地方,即使在长安,魏王也可以做很多对国家和百姓有益的事!”

    “哦?那杨学士展开说说,魏王在长安能做什么对国家和百姓有益的事?”李承乾有些好笑地挑眉道。

    “这个.”

    张文瓘迟疑了一下,不由扭头看向李泰。

    只见李泰鼓足勇气似的道:“就算我暂时不懂如何为国为民,但我可以进入内阁,跟着朝廷大臣们学习!”

    “哈!”

    李承乾笑了,旋即道:“好一个空手套白狼,孤跟父皇都不在长安,你一个封王进入内阁,怎么,你想篡权夺位吗?”

    轰隆!

    此言一出,全场轰动!

    就连李世民都被这话震惊到了。

    是啊!

    皇帝跟太子都不在都城,他一个封王进入内阁,参与朝中大事,这算什么?

    难道这小子真的别有用心?

    不应该啊,他一向乖巧懂事,一心钻研学问,怎么会有这种野心?

    很明显,李世民是不相信李泰敢篡权夺位的!

    但李承乾的这番话,也确实为他敲响了警钟,让他对李泰进入内阁这件事,产生了一丝顾虑。

    而李泰则脸色铁青,当即反驳李承乾道:“你胡说!我就是想进去学习处理政事,好为国为民!”

    说完这话,又连忙朝李世民保证道:“父皇,儿臣绝无其他歹意,请父皇明鉴!”

    “呵,你说你想学习处理政事,谁信啊?”

    李承乾冷笑道:“你又是建文学馆,又是招揽人才,还在府中训练武士,别人知道的,是你魏王爱才,别人不知道的,指不定说你魏王司马昭之心.”

    “够了!”

    还没等李承乾把话说完,李世民就暴怒打断了他。

    即使李世民对李泰的动机有些狐疑,但李承乾一个帽子一个帽子的往李泰身上扣,还是让李世民很不爽。

    毕竟司马昭这样的人,乃当世不耻,怎么能跟他儿子比。

    就算在场的人不相信李泰有司马昭之心,但李泰跟司马昭比较,也是臭名声的事。

    却听他又语气冰冷地道:“朕是大唐皇帝!所谓家事即国事,朕今天就在这里把话说明白!免得多生事端!”

    话音落下,他便环顾众人道:“不瞒你们,魏王是朕喜欢的儿子,朕不想让他受苦,所以朕不想让他去封地就封,朕想让他留在朕身边,多陪陪朕!”

    “朕相信全天下的父母都理解朕的这种心情。孔夫子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在的时候,不要远游,就算要远游,也要告诉父母具体去向。那作为父母呢?希望子女留在自己身边,难道不是人之常情?”

    李世民这一刻,可谓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他对子女的宠爱。

    对于帝王而言,称孤道寡,高高在上的身份,似乎注定了感情是非常稀少的,可在李世民身上,他对子女的宠爱,那是真的无与伦比。

    这也是很多人说他,做皇帝是合格的,做父亲是失败的。

    因为他的这种宠爱,几乎所有的子女都被他养废了。

    但他的这番话,却说得在场的众人感慨万千,无言以对。

    而就在众人都纷纷陷入沉默的时候,李世民又满眼无奈地扫视李承乾,李泰两兄弟,道:“朕是皇帝,朕给了你们天潢贵胄的身份,给了你们仅次于朕的权力和待遇,给了你们数百年都不会丧失的荣华富贵,你们就是这么报答朕的?”

    “是,朕曾经是开了一些坏头,但朕身为大唐的皇帝,朕的第一要义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只有在朕这个位置上,你们才能知道什么叫孤家寡人,什么叫不得已而为之!”

    “不过,这些事情朕跟你们说又有什么用?”

    “朕只希望你们兄弟和睦,不要重蹈朕的覆辙”

    此言一出,李世民不禁老泪纵横,看得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陛下.”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见状,不由连忙高呼;“大唐万年!”

    “大唐万年!”

    周围的百姓,学子,也纷纷附和。

    这一下子把李承乾整不会了。

    果然,他还是低估了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

    “好了,今天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只要我大唐同心协力,就没有什么难关是渡过不了的.”

    “父皇!”

    收拾好心情,李世民便准备结束这场闹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