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堂堂一代单兵王,怎么净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许峰看着脚下已经几乎虚脱的王建功。

    杀了他,很容易。

    但这条线索就断了。

    留着他,还有用。

    这个念头,只在他脑海中闪过了一瞬。

    “关于他,你知道多少?”许峰的声音,依旧没有任何温度。

    王建功听到这句话,就知道自己暂时保住了一条狗命。

    他不敢有丝毫怠慢,将自己知道的关于陈瑜的一切,竹筒倒豆子一般,全都说了出来。

    “陈瑜住在城西的颐和路公馆区,独门独院,守卫森严。他生活极有规律,每天早上七点出门,去总统府上班,下午五点准时回家,风雨无阻。”

    “他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下棋和听戏。每个周末,都会去甘熙故居的那个戏园子,听一个下午的昆曲。”

    “他只有一个女儿,叫陈雪凝,在金陵女子大学读书,是他唯一的软肋……”

    王建功绞尽脑汁,将自己从各种酒局牌桌上听来的八卦和传闻,一点点拼凑起来。

    许峰静静地听着,像一个最有耐心的猎人,仔细分析着猎物的每一个习惯。

    当王建功再也说不出一个字后,许峰才缓缓地点了点头。

    他转身,重新走回太师椅坐下,从怀里那个帆布包里,摸出了一根小金条。

    他把金条,轻轻地放在了桌上。

    王建功的目光,立刻被那点金光吸引了过去,但眼神里,却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贪婪,只剩下无尽的恐惧。

    “我需要一张颐和路公馆区的详细地图,包括下水道和守卫换班的时间。”

    许峰的声音不疾不徐。

    “我还需要一份金陵女子大学的课程表,以及……陈雪凝的一张照片。”

    “三天。”

    许峰伸出三根手指。

    “办好了,这根金条是你的。办不好……”

    他没有说下去。

    但那未尽的言语,比任何血腥的威胁,都让王建功感到刺骨的寒冷。

    “我……我办!我一定办到!”

    王建监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从地上起来,捡起桌上的金条,像是握着一块滚烫的烙铁,头也不回地冲出了院子。

    许峰看了一眼缩在墙角,已经吓傻了的小凤仙。

    他站起身,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身影一闪,便消失在了门外的夜色中。

    ……

    三天后,依旧是小凤仙的屋子里。

    王建功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眼窝深陷,脸色蜡黄,像是被抽干了精气。

    他双手捧着一个牛皮纸袋,高高举过头顶,身体抖得如同风中残叶。

    “许……许先生,您要的东西,全……全在这里了。”

    许峰的身影从佛像后的阴影里走出。

    他换了一身行头,看上去就是个在码头扛活的苦力,脸上粘着灰白的八字胡,眼神浑浊。

    王建功甚至不敢抬头确认,只是从那股熟悉的、让人骨头发冷的气息,判断出了来人。

    许峰接过纸袋,没有理会他,径直走到一旁,拆开了封口。

    里面是一张手绘的地图,颐和路公馆区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处岗哨,甚至连下水道的入口,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还有一张金陵女子大学的课程表。

    最后,是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穿着学生制服的年轻女孩,梳着两条麻花辫,笑容干净得像清晨的露水。

    陈雪凝。

    许峰的指尖在照片上女孩的笑脸上轻轻划过。

    “守卫换班的时间。”他的声音嘶哑,像是砂纸摩擦过木头。

    “写了!在地图背面!分秒不差!”王建功的额头紧紧贴着地面,不敢有丝毫抬起。

    “我……我把家里的老底都掏出来了,才从总统府的一个卫兵队长那里买到的消息!千真万确!”

    许峰翻过地图,背面果然用小字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时间。

    “她父亲的软肋……”

    “是!绝对是!”王建功的声音带着哭腔:“陈瑜那个老顽固,油盐不进,可对他这个女儿,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只要拿住他女儿……”

    王建功的话戛然而止。

    他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恐惧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只是一个想活命的懦夫,却在不知不觉中,为一个魔鬼,策划了一场针对另一个高官家眷的阴谋。

    许峰将东西收好,重新塞回牛皮纸袋。

    他转身,准备离开。

    “许先生!”王建功猛地抬起头,脸上满是哀求:“我……我已经照您说的做了,您看……”

    许峰摆了摆手道:“滚吧。”

    王建功如蒙大赦,连滚带爬的离开。

    但一出门,王建功又觉得不对劲。

    过了一会儿,一拍脑门,心道:这踏马是老子小三的地儿啊!

    ……

    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门口,种着两排高大的法国梧桐。

    秋风扫过,金黄的树叶簌簌落下。

    许峰靠在一棵梧桐树下,半眯着眼,像一个等活儿等到睡着的短工。

    他的万用雷达,早已张开。

    五公里范围内,一切风吹草动,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脑海中。

    校门口,人来人往。

    一个卖香烟的小贩,一个擦皮鞋的师傅,还有一个拉黄包车的车夫。

    在雷达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