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东野总司令部,刘总来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北归的列车比南下时快了许多。

    或许是因为归心似箭,又或许是卸下了心中最沉重的包袱,许峰觉得连车轮滚动的声音都变得轻快起来。

    冀南的暖意被远远甩在身后,当熟悉的、带着冰碴子的冷风从车窗缝隙里钻进来时,他知道,东北到了。

    他没有直接回哈城,而是先到了位于吉林的军区驻地。

    假期还没销,但他等不及。

    有些事,必须趁热打铁。

    他答应了雪子,下次见面,就是他去娶她。

    大丈夫一诺千金,更何况是对自己的女人。

    周保中将军的办公室外,许峰被一个年轻的警卫员拦了下来。

    “许处长,您回来了?”警卫员显然认识他:“周司令他……不在。”

    “不在?去前线了?”许峰问。

    “没有,前几天刚走,带代表团出访高丽去了。”警卫员答道:“说是要去谈一批紧急物资的援助问题,估计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

    许峰的眉头拧了起来。

    偏偏是这个节骨眼上。

    他心里清楚,结婚报告这种事,有周保中这个老领导出面打招呼,会顺利很多。

    毕竟林雪的身份特殊,即便她有再大的功劳,在某些人眼里,“霓虹人”这三个字本身就是原罪。

    “那军区里现在是哪位首长主事?”许峰问道。

    “贺政委在,不过他这几天也忙着去下面各部队开思想动员会,人都见不着影。”

    这下,路似乎被堵死了。

    警卫员看他脸色不对,小声劝道:“许处长,要不您先等等?等周司令回来,您的事还好办些。”

    等?他怎么等得下去。

    一想到雪子在医院里,虽然有李云龙罩着,但终究是孤身一人,他就一刻也安宁不下来。

    那个王副军长被调走了,谁知道还会不会有李副军长、张副军长?

    只有把那张证领了,让她名正言顺地成为他许峰的妻子,他才能真正放心。

    “不等了。”许峰摇了摇头,转身就走。

    他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直接去了军区后勤部的档案室。

    “许处长,您要什么材料?”档案管理员是个戴着眼镜的老同志,见他进来,连忙站了起来。

    “给我一份干部婚姻状况登记表,还有一份结婚申请报告的范本。”

    老同志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然的笑容:“哎哟,许处长要办喜事了?恭喜恭喜啊!女方是哪儿的同志?回头可得请我们喝喜酒。”

    “一定。”许峰笑了笑,没有多说。

    他拿着表格回到自己的宿舍,关上门,从怀里掏出那张被他体温捂热的信纸,小心翼翼地展开,放在桌上。

    然后,他拿起了笔。

    这是一份他这辈子写过的、最郑重的报告。

    他没有用那些官样文章的套话,而是用最平实也最恳切的语言,将他和林雪的相识、相知、相爱,原原本本地写了出来。

    从老河沟的初遇,到哈城的相依为命。

    从东京审判台下的并肩作战,到金陵城里的生死相托。

    他写了她的善良、她的坚韧,也写了她的功绩——她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将731部队的罪证公之于众,她又是在解放军的医院里,如何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个又一个战士的生命。

    在“女方姓名”一栏,他顿了顿,郑重地写下“林雪”两个字,然后在括号里,加上了“原名:小林雪子”。

    在“家庭出身”一栏,他写道:“霓虹满铁高层,反战人士小林正雄之女。”

    他没有丝毫隐瞒。

    他知道,这些信息是绕不过去的坎,遮遮掩掩只会引来更多的猜忌和审查。

    他要的,是一份光明正大的承认,而不是含糊其辞的妥协。

    报告的最后,他写道:

    “……林雪同志,以其行动证明,其为一名立场坚定、技术精湛、心向光明的革命医务工作者。其出身非其所能选择,但其道路乃其本心所向。我,许峰,愿以我过去、现在及将来为革命所立之全部功劳作为担保,申请与林雪同志结为革命夫妻。肯请组织批准。”

    写完最后一个字,许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墨迹未干,他吹了吹,将报告和登记表仔细地叠好,装进牛皮纸信封。

    第二天一早,他没有通过吉辽军区的内部渠道,而是直接找到了军区的机要通讯处。

    “请把这份报告,以八百里加急的密电形式,发往长春,东野总部。”许峰将信封递给机要员,语气不容置疑。

    机要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看到信封上“东野总部刘参谋长亲启”的字样,手都抖了一下。

    “许……许处长,这……这不合规定啊。您的报告,应该先由军区政委审批,再逐级上报……”

    “周司令不在,贺政委下部队了。”许峰看着他:“出了问题,我一力承担。你只管发。”

    他身上那股子在尸山血海里磨砺出的气场,让年轻的机要员根本不敢多说半个不字,只能立正敬礼:“是!”

    报告发出去了,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

    许峰没有在驻地干等。

    他知道,这种事情,急也没用。

    他销了假,一头扎进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里。

    苏维埃援助的第二批物资已经抵达边境口岸,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药品、机器设备,甚至还有几台刚刚从德国缴获的、崭新的蔡司显微镜。

    这些都是关内各大解放区急需的宝贝。

    如何将这些物资分门别类,用最快的速度、最合理的路线,送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是一项极其繁杂且责任重大的工作。

    许峰忙得脚不沾地。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