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来自燕京的特别命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夜里,哈城道里区的小院。

    饭桌上,两荤一素一汤,简单而温馨。

    许峰大口地扒着饭,林雪在一旁,小口地吃着,时不时给他夹一筷子菜。

    “今天风洞主体焊好了,那几个德佬还挺有两下子。就是瓦西里,非要跟我争论涡流发生器的角度问题,差点把我的图纸给烧了。”许峰含糊不清地说着。

    “我的制药厂也批下来了。”林雪笑着说:“王副院长脸都绿了,估计这几天看见我都要绕着走。”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白天在各自战场上的金戈铁马,都化作了此刻饭桌上的绕指柔。

    “对了,”许峰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油乎乎的零件,在桌上比划起来:“我今天看他们做药丸,还是用手搓,太慢了。我给你画了个图,用这个齿轮传动结构,再加个模具,一压就是一排,速度能提高十几倍。你看,这个地方还可以利用离心力,把药丸自动甩出来……”

    他兴致勃勃地讲着他的“全自动高速制药丸机”理论,唾沫星子横飞。

    林雪哭笑不得地看着他,这个男人,脑子里似乎除了飞机零件就是齿轮轴承。

    她拿出手帕,轻轻擦掉他嘴角的饭粒。

    “知道了,我的许大科学家。吃饭吧,菜要凉了。”

    许峰这才反应过来,嘿嘿一笑,埋头继续扒饭。

    烛光下,他的侧脸轮廓分明,眼神专注而明亮,像个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

    林雪静静地看着,心里一片柔软。

    战争、分离、重逢……所有的苦难,似乎都是为了成就此刻的安宁。

    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能持续多久,但她知道,只要这个男人在身边,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她都有勇气走下去。

    窗外,北国的夜,寒冷而漫长。

    屋内,灯火温暖,岁月静好。

    ……

    初秋的哈尔滨,天高云淡。

    市郊的一片空地上,几十间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烟囱里冒出滚滚白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草药和酒精混合的气味。

    门口,“东北第一制药厂”的牌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林雪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正在车间里巡视。

    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一条条生产线上,经过萃取、混合、压制、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各种药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林厂长,这个月的产量报告出来了!”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兴奋地跑过来:“消毒液五万瓶,止血粉十万包,烧伤膏三万盒!全部超额完成任务!而且第一批药品已经送到南边的华野部队了,前线反馈效果非常好!”

    林雪接过报告,看着上面喜人的数字,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短短几个月,她带着一群几乎是零基础的工人和学生,硬是把这个制药厂从一张图纸变成了现实。

    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告诉大家,这个月,每人多发二斤猪肉,一斤白糖!”林雪大声宣布。

    整个车间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对于这个年代的工人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奖励。

    看着工人们淳朴的笑脸,林雪的目光越过厂房,望向远处的天空。

    她知道,她生产的每一瓶药,每一包粉,都可能在前线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让一个家庭免于破碎。

    这份成就感,丝毫不亚于她在手术台上完成一台高难度的手术。

    ……

    而在几十公里外的通化航校,另一项宏伟工程也初具雏形。

    “轰——”

    伴随着一声巨大的咆哮,一股强劲的气流从一个巨大的钢铁管道中喷涌而出。

    管道前,一架按比例缩小的飞机模型被钢索固定着,在狂风中剧烈地颤抖。

    “数据!快记录数据!”许峰站在观察窗后,对着对讲机大吼。

    几个戴着眼镜的学生手忙脚乱地记录着各种仪表上的读数。

    这就是他们用一台卡车发动机、两台鼓风机和无数废旧钢材搭建起来的简易风洞。

    虽然简陋,但它却能模拟出接近音速的气流,为许峰的“超音速”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的实验条件。

    “不行!气流还是不稳定!有湍流!”

    瓦西里拿着一把巨大的计算尺,眉头紧锁:“我就说过,这个扩散段的角度不对!空气动力学是一门精密的科学,不是靠感觉,许院长!”

    “那你说怎么办?”高志航在一旁抱着胳膊,不耐烦地嚷嚷:“天天就是角度角度,要不你钻进去用身体感受一下角度?”

    “你这个野蛮的哥萨克!你懂什么!”瓦西里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眼看两个活宝又要吵起来,许峰平静地走过去,拿起粉笔在地上画了几个简单的图形。

    “这里,加一个导流板。这里,收缩段的弧度再平滑一些。试试看。”

    瓦西里和高志航凑过去看了半天,都有些将信将疑。

    几个德工程师也围了过来,低声讨论着,似乎觉得这个改动不符合他们所学的理论。

    但许峰的话,在这里就是命令。

    半个小时后,风洞重新启动。

    这一次,咆哮声变得平顺了许多,观察窗里,那架模型周围的气流明显稳定了下来。

    仪表盘上的指针,稳稳地指向一个令人惊喜的数值。

    “我的上帝……”一个德工程师失声惊叹。

    瓦西里看着计算尺上的结果,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他看向许峰,眼神里充满了不可思议。

    这个年轻的校长,仿佛不是在解决一个科学难题,而是在指挥一场战斗,总能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直击要害。

    就在航校和制药厂都在各自的轨道上飞速前进时,一辆挂着“军委”牌照的吉普车,卷着一路风尘,嘶吼着冲进了通化航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