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庞然大物(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十二月十日。

    脉动功能饮料,北美、日本第二轮盲测全部完成。

    陈秉文看着新鲜出炉的两份盲测结果报告,欣慰不已。

    北美区域总共4800份有效问卷,

    整体接受度达到96.7%。

    负面评价中,‘甜度怪异’、‘薄荷刺激’占比降至1.8%。

    尤其是芝加哥、休斯顿蓝领社区反馈非常好。

    96.7%的整体接受度,意味着新配方精准击中了北美消费者的味蕾。

    芝加哥、休斯顿蓝领社区的反馈,更是验证了产品定位的精准。

    为需要能量补充的群体量身打造。

    而日本版脉动,3000份有效问卷。

    整体接受度:92.1%。

    口感满意度:93.5%。

    ‘风味不自然’、‘缺少什么’的模糊差评降至3.2%。

    东京、大阪年轻白领对蜜桃青柠风味接受度最高,评价‘纯净’、‘顺滑’。”

    92.1%的整体接受度,虽然略低于北美,但在口味极其挑剔、市场高度成熟的日本,这个数字已属上乘。

    口感满意度和风味喜好度的显著提升,证明了伊莎贝拉“简化风味矩阵、追求纯净自然”的策略非常成功。

    “很好。”陈秉文放下报告,对周志远说道,“北美版、日本版最终风味配方,就按这次盲测的定型方案执行。

    等富源厂这批供给东南亚的浓缩粉订单生产完成,就启动北美、日本市场首批浓缩粉生产计划。”

    “明白!”周志远点点头应下,转身快步离开。

    北美、日本市场的口味关,算是初步闯过去了。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硬仗,渠道落地和市场检验。

    而渠道落地,则是硬仗中的硬仗。

    这场仗的核心战场,并非直接面对消费者。

    而是那个盘根错节、自成体系的庞然大物,可口可乐的特许装瓶厂网络。

    在北美和欧洲,可口可乐公司本身更像是一个“品牌持有者”和“浓缩液供应商”。

    真正将可口可乐饮料铺满每一个角落的,是那些深耕地方数十载、拥有独立王国般的特许装瓶厂。

    这些装瓶厂与可口可乐总部的关系微妙而牢固。

    他们通过长期合约,从亚特兰大总部购买神秘的“7X”浓缩液。

    然后加水、加糖、碳酸化,灌装入瓶罐,再通过自己建立的、密如蛛网的分销体系,将产品送达至街角便利店、大型商超、加油站、餐馆乃至自动贩卖机。

    数十年的经营,让这些装瓶厂在本地拥有无与伦比的渠道控制力、物流网络。

    他们与本地零售商的关系根深蒂固,货架的黄金位置、冰柜的陈列数量、促销档期的安排,往往都由这些装瓶厂的渠道经理说了算。

    甚至很多大型连锁商超的采购,都要看当地装瓶厂巨头的脸色,他们才是区域渠道的“土皇帝”。

    对于可口可乐亚特兰大总部而言,这些装瓶厂是将其产品触达消费者的“触手”,是难以撼动的渠道基石。

    总部推出的任何新产品、新政策,最终都需要依靠这些“触手”去执行。

    如果装瓶厂阳奉阴违或消极怠工,即便是总部意志,也会在落地时大打折扣。

    陈秉文很清楚,虽然与可口可乐达成了专利授权及渠道开放协议。

    总部也下达了配合“脉动”铺货的指令,但这纸命令下放到各个桀骜不驯的装瓶厂时,能激起多少水花,完全是个未知数。

    可口可乐特许装瓶厂赚的是辛苦钱(装配、物流、分销),毛利率长期徘徊在10-15%,远低于总部浓缩液50-60%的暴利。

    他们必须精打细算每一分资源。

    而且推广新品意味着挤占现有成熟产品的货架、冰柜、运力和销售精力,还需投入额外成本。

    新品失败的风险和损失主要由装瓶厂承担。

    所以,他们更愿意把资源投入到促销经典产品这种“稳赚”的事情上。

    这样一来,可口可乐总部的高层战略,与地方装瓶厂的切身利益和执行惰性之间,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脉动功能饮料,征服北美消费者的味蕾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如何打通这道横亘在渠道上的“马奇诺防线”,才是“脉动”能否在北美市场杀出一条血路的关键。

    想到这里,陈秉文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装瓶厂”三个字。

    这场硬仗,避无可避。

    破局的关键,不在于总部的一纸命令,而在于能否让这些“土皇帝”们心甘情愿地认为。

    卖“脉动”,是笔比卖可乐更划算、更省心的好买卖。

    相比而言,日本三得利的销售渠道,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三得利在核心市场(东京、大阪等)拥有自建灌装厂和完全控股的销售子公司,从生产到配送、终端推广,均由总部直接掌控。

    即便在部分区域使用代理经销商,也通过股权绑定或深度协议确保执行力。

    所以,只要三得利总部一声令下,两周内就可以将脉动产品铺进全日本90%目标终端。

    可以实现全日本同步启动试饮、买赠和广告轰炸等销售策略。

    为了让“脉动”在全球两大核心市场,真正落地生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