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想你的夜(日万第三更,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灌了铅般的双腿走出地铁站,冷风一吹,疲惫感更甚。

    回到狭小的单身公寓,他习惯性地打开电视,让声音驱散一点寂静。

    屏幕上正在播放一部深夜剧的片尾曲,紧接着,画面切换。

    没有夸张的明星代言,没有炫目的特效。

    画面首先是一个特写:晶莹的汗珠从奔跑者的额头滑落,滴在柏油路上,瞬间蒸发,留下微小的湿痕。

    旁白是厚重的男中音:“剧烈运动,伴随大量水分与电解质流失。”

    画面拉远,是马拉松选手冲线后扶着膝盖喘息的真实场景。

    他拿起一瓶冰蓝色的饮料,瓶身上清晰的成分图示和含量标注一闪而过。

    旁白继续:“科学配比电解质,快速补充流失——脉动。”

    山田下意识地舔了舔干涩的嘴唇。

    他刚结束一个长达12小时的加班,虽然没跑步,但那种脱水般的疲惫感竟有些相似。

    广告没有喊“喝了就精神百倍”,而是用科学的语言解释着身体的需求。

    广告无缝衔接,下一个镜头是深夜办公室,一位公司文员揉了揉发酸的脖子,惨白的日光灯映着他略显憔悴的脸。

    “长时间工作,精力消耗。”

    他拿起同样的冰蓝色瓶子,画面下方是牛磺酸和维生素B群的图示与含量。

    “含牛磺酸与维生素B群,温和提神,缓解疲劳感。”

    山田看着屏幕里那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年轻人,一种微妙的共鸣感产生。

    最后是轻松的聚会场景,年轻人举杯畅饮,强调“清爽无负担”和低糖标识。

    核心口号响起:流汗之后,就喝脉动!选择成分,开启新习惯。

    广告结束,山田记住了那抹冰蓝色,记住了“电解质”、“牛磺酸”、“低糖”这些关键词。

    它不像以往那些饮料广告那样急吼吼地卖“口味”,更像是在科普一种更健康的补水提神方式。

    他起身去冰箱拿水,目光扫过空荡荡的冷藏室,心里第一次对“脉动”这个名字产生了好奇。

    同一时间,35岁的家庭主妇佐藤美惠正在客厅整理丈夫的西装。

    电视里播放着深夜新闻后的一个小栏目,“健康小贴士”。

    主持人介绍道:“今天我们请到早稻田大学食品营养学系的田中弘树教授,来和大家聊聊现代生活节奏下,如何科学补充水分和能量。”

    田中教授穿着得体的西装,笑容温和,气质儒雅。

    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大家知道吗?

    当我们长时间工作、学习,或者运动后大量出汗时,流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电解质,比如钠、钾、镁。

    单纯的喝水,并不能有效补充这些流失的电解质。”

    他拿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市面上有一些饮料,就是基于这个原理研发的,它们会科学配比这些电解质成分,帮助身体更快恢复平衡。”

    他接着又讲到熬夜时的精力管理:“咖啡因可以提神,但过量容易引起心悸。

    一些天然成分如牛磺酸,配合维生素B族,能提供更温和、持久的能量支持,减少身体的疲劳感。”

    美惠听得非常认真。

    她丈夫是跨国公司职员,经常加班到深夜,回家时总是疲惫不堪。

    她一直担心丈夫的身体,也尝试过买各种营养品,但总觉得那些广告吹得天花乱坠,不太可信。

    田中教授的话,没有提任何品牌,却让她第一次明白了丈夫疲惫背后的生理原因,以及“科学补充”的概念。

    她记住了“电解质平衡”、“温和提神”这些词,觉得这种基于成分和原理的解释,比那些“喝了就精神”的承诺可靠得多。

    节目结束,紧接着又是一个“脉动”的广告。

    美惠看着广告里清晰的成分标注和教授刚才讲的知识点一一对应,心里对这款饮料的信任感莫名地增加了几分。

    她决定明天去便利店看看,买一瓶给丈夫试试。

    这个夜晚,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的无数个家庭、公寓和便利店里,许多人像山田、美惠一样消费者。

    通过电视屏幕,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个名为“脉动”的品牌。

    他们未必立刻冲出去购买,但“脉动”这个名字与初步信任感,已经悄然种下。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着:脉动.或许可以试试看?

    翌日。

    力保健市场部。

    前一天的市场动态监控报告早早的放在了课长的桌上。

    报告详细记录了“脉动”的广告投放策略、投放时段、广告内容细节,以及配套的科普节目内容摘要。

    “科学成分?温和提神?低糖?”课长皱着眉头,“他们这是在打差异牌,避开我们的强效抗疲劳定位,去切日常科学补给和健康提神的市场。”

    “广告拍得很克制,没有夸大,强调成分透明和科学原理,还搭上了大学教授的科普.这招很高明。”

    一位下属分析道,“他们瞄准的是那些对我们小棕瓶的药感形象有顾虑,或者追求更温和、更健康选择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和女性。”

    “深夜时段投放,精准锁定目标人群预算看来不小。”

    课长手指敲着桌子,“通知销售部,密切关注终端动销和消费者反馈。

    通知研发部,评估我们是否需要调整现有产品线,或者推出更温和、低糖、成分更透明的新品来应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