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阴谋诡计是行不通的!(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美援苏只有三条路,目前而言,只有两条!”

    “其一,走北冰洋航线,由于丹麦已经处于德意志控制下,在戈林庞大的空军下,运输船队根本无法穿越斯卡克拉克海峡。”

    “只有向北越过挪威海,进入北极圈,那里的极寒天气是人类在地球上最大的挑战之一,运输队要紧贴挪威北端,然后向东进入巴伦支海。”

    “沿路有驻扎在挪威的空军、U型潜艇和水面舰艇,运输船队时刻面临天气与德军的死亡威胁,当然,别忘了还有大海!”

    “假如你很幸运的躲开了厄运,那么恭喜你,夏季可以前往阿尔汉格尔斯克,冬季便只能前往的北冰洋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沈复兴一边抽烟,一边指着那并不精准的世界地图,仿佛大学课堂里的老师在讲述历史。

    王世杰张了张嘴,他只是分析局势的智囊,不是具体实操的执行者,这些情况他怎么清楚。

    众人也是如同听天书一般,北极?不冻港?

    挪威海?

    这么多陌生的词汇让他们只能明白一点,这些运输船是暴露在空军攻击范围的,那危险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毕竟6月初日寇对于重庆的大轰炸,还导致了一起惨案,近千人在防空洞内

    看着众人的模样,沈复兴回到会议桌上弹了弹烟灰,随后丢下一枚核弹。

    “刚才说的是从不列颠岛援苏的路线,那么,体量更大的mei国呢?”沈复兴伸手指向东北极西之地:“符拉迪沃斯托克,当然,我不喜欢这个名字,它本名海生崴!”

    只是说到这个【海生崴】的时候,白崇禧总感觉沈复兴加重了语气,似乎有什么执念。

    “在它的外面,有一片海,日寇们叫他日ben海!”

    沈复兴的嘴角已经勾起嘲讽的笑容,他要利用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让这个国家少走弯路。

    就必须让有些聪明人明白,小聪明是要吃大亏的!

    他开始压低声音,语气中竟然带着些许兴奋:“试想一下,一旦日寇撕破中立协定,拥有世界上最庞大航母舰队的日海军,会不会让这些运输船顺利进港?”

    轰——!

    众人脑袋顿时嗡嗡的,两败俱伤?

    没有了援助,两面夹击之下,哪怕是个巨人,也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

    而美军更不可能跨越近8000公里来到日寇家门口作战,先不说他们国内是否同意,能不能答应还是另外一回事。

    “为什么不能从北面”

    有人刚想提问,却被拉住。

    沈复兴淡淡一笑:“没有铁路,从西海岸运输到北极圈的港口,再穿越白令海峡,经过公路运输到铁路沿线,这段距离大概”

    略略估算,沈复兴自己也吓了一跳:“差不多7000多公里公路,再经过4000公里铁路,约摸11000公里”

    此话一出,众人只觉得数字太夸张了。

    只有何应钦扭头问白崇禧:“健生,滇越铁路多长?”

    “800多公里。”

    嘶——!

    维持这条800多公里的运输线,付出了多大代价?

    而这7000多公里的公路,恐怕.

    看到王世杰张大了嘴巴,沈复兴又补充了一句:“许多地方没有公路,大概还需要修建3000-4000公里的道路,刚才只是我根据地图比例计算直线,实际公里数恐怕要超过13000公里,1-2年内才能通行。”

    众人沉默了,而委员长的脸色更是极为难看。

    考虑来考虑去,难道日寇北上竟然是最差的结果?

    一旦莫斯科选择巴黎的结局,德日会师,恐怕罗斯福明天就会抛弃丘吉尔加入轴心阵营。

    这就是现实!

    “苏军人口众多,不一定.”

    王宠惠见委员长如此,打算出来争一争,可他话还没说完就被沈复兴打断:“八国联军入侵的兵力也不过2万,日寇开战前兵力不过25万.”

    呃.

    委员长的脸色更难看了,他给何应钦使了个眼色,后者咬牙开口:“那依你沈维安,日寇养了这么多关东军,如果不选择北上与同盟国开战,也不会南下,难道日寇下一步是西进夺取重庆?”

    这话才是真理,如今国内抗战局势处于僵持阶段。

    那是因为近80万关东军没有南下,要是这支武装加入华中派遣军,后果不堪设想.

    委员长脸色瞬间一变,若是日寇真放弃这个机会北上,不用80万,60万关东军南下。

    豫南、赣北、长沙、贵州.紧接着就是一鼓作气打进重庆。

    那时候,便是真的没了退路。

    于是乎,委员长忘了初衷,竟然咬牙抢问:“维安,你怎知日寇不会北上?”

    沈复兴转过身,掐灭香烟:“西伯利亚除了冻土就是土豆,那地方是好几个东北大小的荒芜之地,80万人?800万人砸进去都如同沧海一粟!”

    “冬天来临的时候,整片大地都在零下几十度,就连畜生都不一定活得下去!日寇别说以战养战,连生存都不一定做得到。”

    “之前双方还有矛盾,但现在有了中立条约,这得不偿失的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判断日寇不会北上。”

    听到沈复兴的答案,委员长的脸色愈发难看。

    他还想通过收缩防线,给日寇制造北上的机会,现在看来,这些阴谋诡计好似无用。

    祸水东引这种阴谋路走窄了。

    见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众人散发着忧愁的表情。

    仿佛明天日寇几十万大军就要南下,国将不国

    委员长好几次欲言又止,却是无法反驳沈复兴提出见解。

    当年永乐大帝北伐,不也没有全盘占据北域。

    非不想,实不能也!

    汉代遥控西域,为何驻军寥寥?

    非不想,实不能也!

    张议潮沙洲复土,为何最终还是为西夏所灭?

    非不想,实不能也!

    小鬼子才多少国力?能占据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冻土?

    好不容易苏德开战,大局抵定,关东军总不能放马南山吧?

    可越是这么想,委员长心里就越是难受,对他而言,妥协也好、抗争也好,都是为了自己与国家的前途。

    或许,他将屁股底下这个位置看得极重。

    对日寇态度暧昧,甚至一度想过割地求个平安。

    身份地位一个小股民到小军阀再到现在这个位置,可内心里,还是一个小军阀的思维。

    借助洋人的力量,借助阴谋诡计。

    可二战不是阴谋诡计,金钱收买~~~

    那是千万人的牺牲,是云波诡谲的国际博弈,是大国与大国的利益交换!!

    委员长顿时心灰意冷,笔直的身体竟然有些瘫坐下来的感觉。

    就在这时,沈复兴从容一笑:“委员长勿忧,吾有一策。”

    无论之前发生了什么,讨论了什么。

    此刻,委员长只感觉内心一阵安宁,好像一切困难在那一句【委员长勿忧】下,迎刃而解。

    只有远处的张治中感慨,这一脚踹入水中让人窒息再拉起来的向上管理,非沈维安不能做。

    句句不离苏军崩溃,句句不讲关东军南下,可越是如此,在座的就越是噤若寒蝉,内心害怕。

    他也开始期待,到底如今该怎么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