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明尊佛如何(二合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当夜,夜深月高。

    深秋时节,南疆的天地未见多少凉爽,反而异乎寻常的闷热,菌菇在墙隙间野蛮生长,乱丛丛的灌木拥挤屋檐

    秦靖德远离高粱山,一夜急行,策马入城后,回家解下甲装又匆匆出门,时间已至深夜,各家各户早已闭门锁窗,街巷间巡夜的卫兵来回走动,期间也拦下过秦靖德,但后者只出示铁鳞军的腰牌,卫兵们便顷刻噤声让路。

    与中原儒生士子们的常识不符的是,

    南巍多马。

    故而有铁鳞军。

    楚国公就藩南疆以前,南巍便以多产良马闻名,时人称之为滇马、蛮马,这种马耐粗饲、适应强、体质结实、运动灵活、善登山越岭、长途持久劳役,大理马为其中之最,茶马古道用的就是此种马,而楚国公就藩南疆以后,便引军中大宛马与之杂交,一代一代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养就出独一无二的南巍马。

    楚国公曾为此等马种取名为“云骥”,只是此名不常用,而且声名不显,故此一般统称为南巍马,唯有铁鳞军的马在书面上才独称“云骥”。

    因铁鳞军所用之马,皆是南巍马中百里挑一的佼佼者。

    马是如此,人亦如此,楚国公秦旭芝自就藩以来,便为麾下亲兵士卒各自建营设卫,大封勋贵,又严加管束,军政合一、兵民一体以外,又从中抽调精锐组建王府亲兵,铁鳞军由此而来。

    至今为之,铁鳞军多以汉儿为主,其中又以秦家子弟为主,同时吸纳外姓平民百姓补充生力,正是这套框架,加之一代代人不断修补打磨,方才成就今日的精锐铁骑。

    可以说,铁鳞军是秦氏一族亲兵中的亲兵。

    然而,正是作为铁鳞军一员的秦靖德,今夜却要谋一场大事。

    到了某处院门外,大门缓缓拉开一条缝隙,秦靖德闪身踏入其中,门便再度阖上。

    大堂内,到场众人着装各异,并非官兵,也非贼匪,其中不乏刀剑随身的江湖武人,纶巾鹤氅的锦衣公子,更有身着袈裟、道袍的方术之人。

    一一看去,无一不是江湖中人,不少人都声名在外。

    若陈易在场,定然对这样的情况不陌生。

    秦靖德越众而出,上前几步,双手抱拳道:“爹。”

    一点烛光晃动,大堂主座之上,坐着一位银发老人,如痴似聋,待这声音落下半晌之后,才揉揉眼睛道:“靖德到了?”

    “爹,我来了,之前的时候我随靖山表哥巡守,接到线报驰援,所以来晚。”他顿了顿,又道:“但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我见到了位白莲教人物,初看在…四五品。”

    原来漠不关心的老人倏地抬眼,堂中众人亦是转头而视,若是位四品高手,放到中原都是万中无一的存在,而到南疆这化外之地,更是凤毛麟角。

    而哪怕五品高手,在南疆这一带,都能被秦氏一族奉为上宾。

    “详细说来。”老人开口道。

    秦靖德便将此间情况一一道来,老人慢慢倾听,待秦靖德说完后,老人沉吟不语,堂中一派寂静,没有别的话音敢插进来。

    这位老人名为秦威年,是如今秦氏一族寥寥无几的“威”字辈,无疑是族老中的族老。

    “要是能将这人拉拢进来,哪怕只是作壁上观,那也很妙了。”

    老人抚须叹了几句。

    秦靖德回道:“爹,我也这样想,所以留了个线眼,以便与他接触。”

    这时,老人身侧不远处的一位中年男子似有异议,欲言又止。

    “说吧。”

    得了秦威年的话,那男子开口道:“叔父,此番行动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还要把人吸纳进来?”

    秦靖德本来要邀功的话卡在嘴里,吐不出来。

    庆幸的是,秦威年为他解了围,道:“呵呵,你这侄儿跟你爹一个性,够小心,但做事最怕的就是太小心,太多忌惮,凡事算计得再完备,还是人算不如天算。

    况且,我们要办的…是大事。有忌惮的,何止你一个啊。”

    话音落下,堂内骤然静了片刻,落针可闻。

    大事,谓弑君。

    良久后,秦威年亲自开口,亲自打破这沉默道:“我知诸位皆有所忌,然事已至此,已无退路。”

    说罢之后,他再度环视一圈众人,道:

    “她一女子身袭王位,本就不法,更乱纲常,不过是背靠神教,更有祝氏相助,靠掩人耳目才稳住局面,今日诛之,不过是为拨乱反正,大白真相于天下,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话音一落,众人皆齐声响应。

    他侧头再看秦靖德,道:

    “……接触可以,但不要急着深交,你去试探试探口风,要是可以就让他帮忙收个尾,搭上香火,算作拉拢,现在是不能用,以后就能用了。”

    “是!”

    ……………

    漫长的台阶掩映在草木中,朝遮天蔽日的山林中无限延申。

    寻到客栈安置众女,并留下剑意,设好结界之后,陈易选择独自一人上山。

    祝莪说得再天花乱坠,然而魔教终究是个险地,他也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上面,所以陈易仍旧十足警惕。

    “到高粱山了,老东西。”陈易如此道。

    一路上陈易跟老圣女时有交谈,老圣女也知道他假扮白莲教人身份,现在更知道他已在高粱山的上山路上。

    而劝陈易寻求肉身重塑之法,本就是她的主意。

    “那便尽快上山吧,待你到山门再说。”

    “…你不为我引荐引荐?”

    “我不见一般弟子,说起来都不知多久没回来过了,哪怕见了,也没人认得我。”

    老圣女这般推脱,陈易是不太相信,若说不认得她倒是不假,但如果说是因为这原因就不能为他引荐,就无疑是个借口罢了。

    话虽如此,陈易早有预料,所以对此也不太在意。

    一大圣女好好的高粱山不去,偏偏要躲在鼎里面,肯定有不能为人所知的理由在。

    行路间,老圣女放出神识,打量着周遭熟悉的景色,连语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