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众所周知,老美做的PPT都被老中实现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20小时,且每天限时4小时运行,以防噪音干扰航天员。

    虽然太空3D打印任务的限制很多,但它在太空按需生产零部件的优势为空间站提供了应急维修能力,因此仍然是必要的。

    别看现在的打印速度还很慢,那是因为只有一台打印机,不管是之后改进技术还是增加打印机数量,都可以满足早期的太空零件打印需求。

    至于老美,虽然它现在的太空金属3D打印还在验证,但是不妨碍NASA很早就提出了“千米级结构在轨制造概念”。

    在它的未来PPT中,太空制造将彻底改变航天系统设计范式。

    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发射体积与质量限制,进一步降低深空任务成本,实现超大型结构在轨建造,如千米级天线、超大型太阳能空间发电站等。

    同时,NASA的“地外原位资源利用”计划可支撑月球和火星基地可持续发展,利用月壤制氧、将火星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等技术已进入验证阶段。

    这个计划还需要自主化与机器人制造的配合。

    这些尖端系统能够直接在外太空制造各类零部件并完成整体装配,实现从航天器构件、专用工具到太阳能设备等基础物资的太空本地化生产。

    以往受限于运载尺寸而无法整体运输的超大型构件,今后可以在太空直接制造,为月球基地建设、火星驻留任务以及深空探索提供了关键支撑。

    未来的太空自主制造系统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智能化水平,从材料优选、结构设计到成品制造与质量检测,整个生产流程无需人工干预。

    智能质量监控系统通过图像识别与机械臂协同,能实时捕捉太空3D打印过程中的压痕变形、层间错位等缺陷,并立即进行太空原位修复。

    这种“自诊断自修复”能力不仅大幅降低材料损耗,更避免了将故障部件运回地球的高昂代价。

    是不是很美好?

    但都是PPT!

    能不能成……那就不一定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世界各国又开始了“摩拳擦掌”模式。

    亦如十几年前的月球探测计划。

    (世界各国摩拳擦掌报纸截图)

    现在,老美将“太空服务组装制造”列为国家战略。

    欧盟“月球村”计划将整合建筑与机器人技术。

    小日子也在欧盟“月球村”计划里,毕竟它在上一个“摩拳擦掌”时期就有这个计划。

    而老中的《二一年国家航天》白皮书也明确了在轨制造能力建设目标。

    不过老中这个计划的进度太快了,引得其他国家极其侧目。

    “你年初刚发布今年的航天目标,九月份就见成果了?”

    “你这样显得我们很呆哎!”

    这还没完。

    “太空工业一号”卫星在轨发射成功之后航天局还开了一个小发布会,轮到路云发言的时候他直接“爆典”。

    “众所周知,老美做的很多PPT都被我们实现了,这次也是一样!”

    路云笑着说道:“随着材料、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的融合,太空制造将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催生太空经济新形态。”

    “如今正是太空制造技术经济的突破临界点,人类工业生产开始从重力束缚中解放,而标志就是刚才在轨释放成功的‘太空工业一号’卫星。”

    “我可以预言,未来十年近地轨道会出现具备商业量产能力的太空工厂,老美说的千米级航天器也会被我们实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