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都是太想进步惹的祸,搞得大家都浮躁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最后,这场关于欠薪问题的整治行动由近及远的从京州市辐射到了汉东其余各市。

    并且,反响还是十分迅速的。

    而这也是为什么上面在做一件大事时为什么都喜欢以雷霆手段来施展的原因。

    因为这雷霆手段就是态度、就是指示。

    不打商量、不打折扣、不讲弯弯绕绕,这就是力度之体现。

    这个时候,但凡有点政治敏感度的都知道该怎么执行上面的相关政策指令。

    所以说,要么不做,要么就要拿出最大的态度。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都是因为你的力度和态度让下面的人认为有操作的空间。

    但如果相反,你拿出雷霆手段,那下面的人自然也会知道什么事情可以打折扣、什么事情一打折扣就要掉脑袋。

    ……

    省政府。

    政府列席会议上。

    省政府的刘省长做出了直接指示。

    “经省政府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将欠薪问题的相关整治工作,列为各级政府今年政务工作的考察项目之一。”

    嗯,言外之意就是直接与政绩挂钩,而与政绩挂钩,那自然就是干好了优先进步,干差了挨批退步。

    “另外,对于各级政府的整治成果核验,不接受单方面的纸面报告形式,应采取报告、验收相结合的对接形式来核算。”

    “因此经党组会议决定,成立专门的督查验收小组,以市为单位,对接相关验收核算工作。”

    “并且,所有督查验收小组的验收核实方式均采用“四不两直”的考察原则,不与各级政府产生直接对接关系。”

    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报告、不用陪同接待,直奔现场、直插基层。

    而这种考察调研的视察原则也是地方政府最为心惊胆战的视察方式。

    毕竟,采取这种形式的视察原则,往往就会导致一些地方官的后知后觉。

    虽然,地方官凭借着自身对于辖区的掌控力度有能力察觉到相关动向,但这涉及到一个时效性问题。

    即,不能在第一时间排除隐患、排除问题,往往就是你反应过来时,暗访的人已经发现问题并了解到了一定程度。

    这个时候,你做什么都是掩盖实情的性质了。

    但如果能够陪同在访查人员的身边就不一样了,因为这样还有操作、应对的空间。

    因此,四不两直在是上面了解基层情况最有效的调研方式的同时,也是令下面各级官员最为紧张的一种视察方式。

    嗯,说简单点就和检查作业一样,老师要是提前告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检查作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