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万事俱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一只松鼠从高大的银杏树上跃下,落在窗外紧贴着教室墙壁的、一条横亘在橡树与枫树之间的粗壮橡树枝干上,它沿着枝干奔跑起来,动作迅捷而充满不可预测性。

    时而加速冲刺一段,时而突然停下,直立身体,警惕地左右张望……

    迈克尔坐在靠窗的位置,他正被陈辉描述的“零点分布的随机性”所吸引,但又感觉有些难以捉摸,窗边晃动的松鼠影子无意中闯入了他的视野。起初是干扰,但看着看着,一个奇异的联想在他脑海中炸开。

    “这条枝干……像不像临界线 Re(s)=1/2?松鼠停下的那些点……不就像随机分布的非平凡零点吗?它加速、减速、徘徊、转向……

    这不正模拟了零点之间那种既非完全均匀、又非完全混沌,而是符合特定统计规律的间距吗?”

    他被自己这个看似荒诞却又无比强烈的直觉震撼了,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他指着窗外松鼠的投影,脱口而出,“老师!看,像不像……像不像一个行走在临界线上的零点序列?它的‘停留点’分布,像极了GUE关联!”

    全班愕然,目光齐刷刷地从陈辉转向窗外那只还在无忧无虑蹦跶的松鼠,然后又回到陈辉脸上,带着困惑和一丝好笑。埃琳娜也饶有兴趣地挑起眉毛。

    陈辉被打断了思路,本能地皱眉看向窗外。

    松鼠恰好在此时完成了一个经典动作,它从一个树疤(点A)快速冲到前方一个分叉点(点B)停下,然后没有直行,而是选择绕分叉点转了半圈,才继续向前跑向下一个目标(点C)。

    这个路径在投影上清晰可见,A->B (冲刺)->在B处环形徘徊->C。

    就在这一瞬间,陈辉的脑海如同被一道闪电照亮!

    他没有觉得迈克尔在胡闹,反而从这个具象的动态画面中,捕捉到了对抽象随机性最生动的诠释。

    冲刺的路径模拟了零点之间较短的间距,高频出现,

    在B处的环形徘徊,极其生动地体现了规避效应,就像随机矩阵特征值会排斥靠得太近的邻居,松鼠在点B的徘徊、绕圈,不正是在避免直接撞上分叉点,一个潜在的聚集点吗?

    这完美对应了GUE分布中小间距的稀缺性!

    整体的不可预测性但又非完全随机,松鼠的运动受树枝结构,即临界线的约束和自身习性影响,形成了一种受约束的随机游走,这与黎曼零点在临界线上受解析条件约束却展现出随机矩阵特性何其相似!

    陈辉的脸上绽放出惊喜而灿烂的笑容,他猛地拍了一下讲台。

    “Brilliant!”

    他的声音充满激动,指着窗外的松鼠,“诸位请看,我们尊贵的外聘教授正在给我们上一堂大师级的随机过程演示课!”

    他快步走到窗边,用粉笔在黑板边缘,松鼠投影路径的旁边,快速勾勒。

    一条水平线代表树枝,即临界线。

    在松鼠停留点A,B,C的位置画上点。

    特别在B点周围画了一个小圈,标注规避区。

    用箭头连接A->B(短而直),B->C(带环形绕行)。

    “看!”陈辉兴奋地解释,“松鼠的轨迹,无意中为我们具象化了蒙哥马利猜想的核心,零点分布的排斥性!

    它在点B的徘徊和绕行,正是为了避免过于靠近那个分叉节点,这种行为模式,与GUE预测的小间距概率急剧下降现象如出一辙!”

    他目光炯炯地扫视学生“迈克尔敏锐地抓住了这种空间分布模式的拓扑直觉,虽然松鼠的运动受限于一维枝干,但它路径中蕴含的停留点分布、转向频率、加速模式,不正是一个生动的、离散化的一维随机场模型吗?

    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非语言的方式,展现了随机性中隐藏的关联结构!”

    陈辉转身,在黑板上郑重写下,Sciurus Randomicus (随机松鼠)!

    “让我们暂时命名这位助教为 Sciurus Randomicus!它的‘实验’提醒我们,最深奥的数学思想,有时就蕴藏在最平凡的自然动态之中。,黎曼ζ函数零点的神秘韵律,或许就编码在这只松鼠跳跃的节奏里,在这片秋叶飘落的轨迹中。”

    陈辉豁然开朗,这么多天的思考,终于在这一刻迎来了破茧的那一刻,这只松鼠带给他的灵感,撕裂了厚密的茧,一缕缕光芒从外面投射进来,他感觉自己已经快要抓住黎曼猜想的把柄。

    【你的数学等级由78%提升到79%】

    弹幕如期而至,这一切都在陈辉预料之中,他知道,这还是他没有完全消化这次顿悟的结果,接下来的几天他的数学熟练度还会保持一段高速增长的时期。

    一堂课结束,陈辉往自己教研室走去,同学们却叽叽喳喳的讨论着刚才那堂课,如此生动教学方式,哪怕是在普林斯顿,依旧足以为人津津乐道。

    而窗边那只松鼠,原本就已足够有名,如今更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可以预料,用不了多久,“黎曼的松鼠”将会成为费恩楼新的传说,而那只松鼠,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学术地位”,悠闲的落在窗台,趾高气昂的迈步,俨然一副编外教授巡视课堂的派头。

    ……

    “老师。”

    刚回到教研室,邓乐岩就叫住了陈辉。

    “?”

    陈辉微微张嘴,对老师这个称呼感到意外。

    因为之前的经历,邓乐岩一直都没有叫过他老师,陈辉也明白他心里的别扭,自然也没有勉强。

    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情况,竟然让邓乐岩放下了自己的骄傲。

    “我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了。”

    邓乐岩脸色微红,却还是坚持将后面的话说完。

    “哦?”

    “是调和分析吗?”

    陈辉感兴趣的问道,埃琳娜和迈克尔都是研究生,自然是入学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好了接下来的研究课题,邓乐岩毕竟还是本科生,对数学世界的了解并没有那么多,所以选定了分析这个大方向后,陈辉并没有让他立即决定自己的课题。

    但他也早就给邓乐岩准备了许多备用方向,供他选择。

    调和分析是普林斯顿的强项,来自大数学家Elias Stein的遗产,分析学四部曲《实分析》、《复分析》、《泛函分析》、《傅里叶分析导论》,四部著作就是出自他手。

    邓乐岩摇头。

    “多尺度分析与加性组合学?”

    这是陈辉准备推荐的方向,运用调和分析工具,比如圆法、离散限制性估等计,解决加性数论和组合问题。

    尤其是其中加性数论中最著名的问题,哥德巴赫猜想。

    如果邓乐岩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他在华夏的名气不会比陈辉差。

    邓乐岩依旧摇头。

    “复分析与几何函数论?”

    陈辉早就考虑过邓乐岩的何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