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金陵治政篇(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只有数字,全在户部工部两大银行解决了。

    南京刑部算是相对比较轻松的,两广总督出身的南刑部尚书胡应台,比较热衷于研究火器大炮,毕竟传说中袁崇焕轰死老奴的红衣大炮就是他搞的。

    当上南大司寇后,他以为自己会很闲,他还爱上了往《朕问》和《通报》投稿,《朕问》入选比较难,但《通报》上,胡尚书可是专栏作家了。

    好嘛,小皇帝认为胡尚书的普法宣传做得比较好,文笔也不错,让他主持修改《大明律》。这是人干的事,不怕太祖显灵锤爆他脑袋。

    胡尚书的确是养老的,但刑部其实也不轻松。两个老不死的前阁老给他们弄出大量案情,他们要提起公诉,判完了他们还要负责劳动改造,光是跟公侯们交涉工钱都要费老大劲了。

    其他人都是劳心,工部确实劳心劳力。

    修城,修路,修灌溉水渠,造铁厂,造船厂,造兵器厂,光是营造设计他们就忙不过来,刚从一个地方回来,马上又要带人去另一个地方测量。

    而且工部事务官的工作还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他们基本是一个人当成两个用。当然,小皇帝还是挺好的,他们的出差津贴六部最高,痛并快乐着。

    工部也不全是力气活,比如朱慈炅新进要求他们设立的工会就是个纯粹的行政工作,可惜他们全部摸不着头脑,只能意思一下,然后无限拖延。

    天气太冷,朱慈炅的大煤厂赚翻了,原定的两个煤厂变成了六个,主要是太多人要吃饭,两个安置不下。不过产能上来了,产品销售又出问题。

    西宫书房里,朱慈炅裹在厚厚羽绒服里,像一个圆溜溜的大冬瓜。羽绒服这东西,实在太简单,只要朱慈炅提供思路,针工局分分钟给他弄出来。

    针工局的羽绒服叫“百羽攒云袍”,用的是鸭绒、鹅绒,立领设计,可以把脖子下巴一起遮住。

    成人的做了十件,朱慈炅的童装两件,两个太后分了四件,七位阁老分六件。陕西的孙承宗都送过去了,朱慈炅的亲亲老师张瑞图没有,不过,张太后在北京给他补做了一件。

    “发,给六部官员发,给平辽前线发。当初肥皂也是产能过剩,不就是发的吗?曹大珰不要怕,产量大是好事,大家习惯了石炭,就不会用木炭了。”

    曹化淳终于又能见皇帝,不过他依然苦着脸。

    “平辽那里,我们送过去的煤已经堆成山了,他们这个冬天肯定用不完的。”

    朱慈炅憋着嘴。

    “陕西呢?”

    “陕西也送过了。”

    “那就四川。”

    “小皇爷啊,四川运输太不方便,送过去,估计都春天了。”

    “绕一圈走水路啊,真笨,海运不是挺快。算了,实在不行,再建个铁厂,你再多一倍也给你烧尽去。”

    “欸,奴婢明白了。”

    朱慈炅感觉有些热,想把厚厚的羽绒服脱了,身旁的房袖盯着他,只好罢手,看向王坤。

    “你们地龙的火太大了,炭多也用来烧烤朕吧?对了,徐阁老什么事?”

    王坤连忙开口。

    “奴婢这就去看看。徐阁老说,小皇爷放回去的佛郎机人又回来了,他们能做主的人也来了,他问陛下要在武英殿接见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