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御前问农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朝廷的水是深是黑,朱慈炅不知道,反正他很不开心。直接下达了收拾这帮商人的阳谋命令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召见了宋应星和杨一鹏。

    宋应星目前负责皇庄育种,改良农作物和病虫害等工作,作为《天工开物》的作者,朱慈炅一度以为宋应星是科学大拿,大明农学家。

    宋应星在皇庄混了大半年,才逐渐暴露他的真面目。这个时代就没有科学家,宋应星就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落魄举子,根本就不是史书中朱慈炅想象的样子。

    所谓农学,天启八年的宋应星十窍通了九窍,他最擅长的是科举文章,但是似乎又卷不过大明学霸。

    这个时代有许多生产技术,实际已经在应用,但这些都是生产生活经验,应用他们的人说不清道不明更写不出来。

    只要朱慈炅有心,随便找个愿意干这事肯实践的进士,都能弄个后世所谓科学家的帽子来戴,关键是高贵的进士们谁没事愿意跟这帮匠人农人呆在一起?

    宋应星当然有他的历史价值,但是跟后世从事专门科学研究的人完全是两码事,创造发明什么的不存在的,朱慈炅失望无比。

    不过,宋应星有个大明进士没有的优势,他愿意放下身段,本身也对朱慈炅忽悠的这种利国利民的事也很感兴趣,重启元年的他,至少入门了。

    杨一鹏是新任南户部尚书,受“伪官药案”影响,他的前任郑三俊致仕了,南户部也近乎团灭,杨一鹏属于就近提拔。

    他的前一任官职是漕运总督,在朱慈炅亲征这件事上,他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朝堂上非常认可他的才干和能力,加上资历也足够了。

    但现在的南京户部和历史上的任何户部都不是一回事,太大了,完全就是后世的内政部部长,内政部出现的时间极短,只有小国才有,这根本就不是大明这个体量设置的官职。

    杨一鹏到现在都还不能适应,他感觉他这个位置比阁老还累,这个实署尚书实在不是人干的活。

    他一怒之下给自己配了六个秘书,但这种秀才举人出身的十品官,个个不合格。每天一坐堂就想发火,看谁都不顺眼,本来温文尔雅的杨总督现在在向一点就着的炮仗进化。

    不过,这个尚书虽然累,但这辈子他已经不可能因为凤阳祖陵被焚而被砍头了。

    朱慈炅在御书房翻着笔记,小胖脸一脸不高兴。

    “朕直接说事,春耕,春耕,春耕。皇庄的种子,积肥,新耕种方式。户部的技术人员准备,各级管理方案,宣传指导。两位爱卿都说说吧。”

    杨一鹏同样皱眉,小皇帝不用一个词说三遍吧,臣知道春耕重要。

    “陛下,南户部已经在着手准备,皇庄的新技术整理文书一到,我们就能出台具体政策。

    不过,凤阳庐州安庆那边,我们的宣令官人员并不完备,钱尚书说还在调整,臣担心可能赶不上春耕。

    再有,城外来了那么多人,臣也有担心,恐怕会对春耕有非常大的影响。反正臣是支持遣返的,不管修城是不是能挣钱,地绝对不能荒了。”

    朱慈炅放下手中炭笔,面无表情的盯着杨一鹏。

    “杨卿这个态度真是好,春耕还没开始,三个背锅的先找到了,皇庄吏部工部,好得很啊。”

    杨一鹏惊得从椅子上都快跳起来了,赶紧起身弯腰。

    “陛下,臣有罪。但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尤其是民工不遣返,是要出大问题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