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金鳞劫(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朱慈炅基本没有批阅奏章,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他并没有亲政。但他的政令通过天工院下达六部已经是公开默认的了,只不过天工院并不权威,内阁两阁老动不动就否定修改,甚至打回重写,六部也就有学有样,只是表示重视,研究研究再说。
倪元璐主持天工院时比较刚,如果内阁六部故意挑刺,他直接搬出皇帝,甚至不搬出皇帝也能制出圣旨,这就对大明官场规则有些刺激了。
工部尚书张凤翔当着小皇帝面在倪元璐面前伏低做小,很难说是倪元璐跳得太高还是张凤翔故意给他挖坑,反正大明朝堂这帮货,没一个简单的。
陈子壮就乖巧多了,他充分理解了天工院的建议权,无论对内阁还是六部都只是建议,你们的意见他都听取,不懂的,回去开会讨论,然后又来建议。
不管能力如何,他这种做事姿态没有人针对他。
虽然王铎、蒋德璟等老人觉得陈子壮太逊了,但陈子壮也不知不觉中办成了很多事,自己越来越有成就感,越来越自信,甚至开始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官场哲学。
年轻人进步就是快,“弃耕税”就是陈子壮的成就,这东西年前就在户部和天工院之间来回反复了好几遍。
杨一鹏觉得太得罪人了,也打算用那个惊人预算的处理方式,压下去,拖时间。结果今天他才发现,咬人的狗他不叫,天工院悄无声息的把这件事捅到小皇帝那去了。
从皇宫出来,杨尚书安慰的拍了拍失魂落魄的宋应星肩膀,就坐着轿子直奔新城。
新城的水泥沥青路那是真的平坦宽敞,就算下雨也不积水,处处透露着重启朝的新鲜空气,有股刺鼻腥臭味,沥青里面还夹杂着硫化物。
朱慈炅不知道,他炼煤油炼出来的这种粗制沥青,它不防晒,到了夏天就要裂开,他的大明工程团队根本没有地面热胀冷缩的观念。
当然,这学费不算贵,只运了不到十船来南京,后续都在山西到北京那边修路了。
当地老百姓可不喜欢这种路,他在大明的公认名字叫黑腥路,反正绝对不能光脚走,不然要倒霉。
山西到北京那条黑腥路是皇店司出资,也是皇勋集团的建筑队在修,只不过他们只有五千人的规模。
大部分都是以前的京营老兵,大家一起合作多年,勋贵们转型开始要当建筑大亨了,自然也要带着他们喝汤不是。
皇店司核算过,这条路节省下来的运输成本和车马维修成本,如果山西炼焦煤再扩建两座,他们两年就能回本,剩下的全是赚的,所以这事都不需要告诉小皇帝,曹化淳直接就批了。
杨一鹏顺着南京的水泥沥青路北方的黑腥路一路前行,人声鼎沸,噼里哐啷的声音吵了一路,尘土飞扬,连密闭的轿子里都能感觉到空气的浑浊。
杨一鹏不知道刘阁老怎么能在这种环境里办公的,反正他受不了。
新十王府路这边已经建成了一座郡王府,不过现在南京的郡王们谁也抢不到,这里是魏国公徐弘基,工部尚书张凤翔的临时办公大院,这几天被刘阁老抢了。
杨一鹏下轿后,这地方还人来人往,比菜市场还拥挤。他也只能避开脚步匆匆的各级官员,将领。
杨一鹏甚至在人群中见到了天工院的张国维和孙三才,首辅家的二公子黄藻苹和刘阁老的四公子刘斯埱。
反正现在很不讨朱慈炅喜欢的刘阁老把被褥都搬过来了,你们下面这帮人看着办吧。
杨一鹏顺着走廊都快要见到刘阁老了,隔壁房间里突然一声怒吼。
“混帐东西,这里到处都是东厂锦衣卫,你在给本侯找事是不是?老子不管你是自己掏腰包还是去抢,拿银元给我把事情压下去。
小魔帝要是知道了,本侯不好过,你这王八蛋全家也别想好过。安全,安全,还要老子念叨多少遍。”
然后“碰”的一声,房间里又传来砸什么东西的动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