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临童县秦陵寻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sp; “小林,你说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在哪里?我怎么什么也看不到?”

    “噢噢噢!”

    林三七这才回过神来,自己可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寻找兵马俑的,于是赶紧掏出自己打印出来的一张六十年代临童县地图。

    同时找了一个当地公社干部过来。

    “你好,请问你们这个西杨村和毛家村是哪一个?”

    当地干部看着林三七手上的地图,用手指点着道:

    “领导,远处这边这个是西杨村,那个是毛家村,就是我手指的方向,现在看得挺清楚的。”

    顺着公社干部的手指,所有人都朝秦始皇陵东北角看去:

    “这封土东边在建的是一家工厂,等建完了,沪海缝纫机厂就会搬过来。缝纫机厂的东边就是毛家村,往北就是西杨村。”

    几个干部迅速拿起手里的望远镜看了起来。

    公社干部所指的两个村庄,直线距离大约不超过3公里,非常近。

    林三七对比了一下两个村庄,眼睛就盯上了中间的一块农田,恰巧农田的西边有一条小河经过。

    虽然这个时候完全看不出几十年后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影子,但林三七已经非常肯定就是这一块了。

    因为跟几十年后地图上兵马俑博物馆的位置是完全能对应起来的,就是村庄有差别,估计有拆迁。

    “刘局长,走,带着人,咱们就去西杨村和毛家村的中间农田上去找找。”

    齐首长和刘局长互相看了一眼,其实两人的内心都不是很相信林三七的话。

    因为如果农田地底下真有兵马俑,那么这两千年来农民不断耕地,不可能不被发现。

    除非这个兵马俑埋得特别深,深达几十米那种。

    但刘局长是内行人,知道其他帝王陵的陪葬坑其实埋得都很浅,不可能太深,这也是陪葬坑几乎全部都被盗挖一空的原因。

    所以这两人就当是“陪太子读书”,跟着这位林专员来瞎胡闹一番。

    一群人坐吉普的坐吉普,坐卡车的坐卡车,顶着三十多度的大太阳,来到了西杨村。

    林三七下车的时候,回头又看了一眼那个高大的秦陵封土,确定了一下距离。

    这年头汽车在大西北同样罕见,听到汽车声,不少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都围了起来。

    不要问为什么大热天还在种地,问就是下地才有工分拿,管他是太阳天还是下铁天。

    西杨村的村长杨阿章已经等着了,彼此互相介绍了一番。

    林三七看着眼前这块农田就特别高兴,因为下面埋藏着一个天大的机缘,而他将是千古第一个发现者。

    想到这里,乐和和的林三七对着当地村长问道:

    “杨村长,你们村在这建村多少年了?”

    杨村长满脸笑容回答道:“报告领导,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听听咱的村名,西杨村就知道了,起码超过200年。”

    林三七又问道:

    “那你们这几百年都居住耕种在这里,就从来没挖出来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

    杨村长很聪明,看了一眼远处的秦始皇陵,便回道:

    “东西肯定有,不过都是瓶瓶罐罐的东西,像土陶一样的东西,不值钱。那些什么黄金啊、玉器啊,银元啊,这个从来没有挖出来过。”

    村民们都是连连点头,心想哪怕有挖出来也不会承认。

    林三七一听到挖到过陶器,便心中有数了,不是兵马俑从来没被挖出来过,而是挖出来老百姓不认识。

    “那杨村长,这样的陶片你们现在能找出来几片不?”

    杨村长左右瞧了瞧,亲自跑到一块田梗边,然后从下面刨出来几块陶片,然后拿了过来:

    “领导,你看,都是这样的玩意儿,这瓦片不像瓦片,罐子不像罐子,我们当地人都叫瓦盆爷。有人说这是古代泥塑菩萨像碎掉后形成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