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第一天收割十一亿港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东亚银行如今的各分行场景,竟与此前汇沣银行联合香江多家银行联手排挤它、逼迫客户“二选一”时的境况惊人相似。

    当时,在这场恶意打压下,东亚银行的客户们陷入了极度恐慌。

    他们生怕自己的资金安全受到影响,也生怕被其它银行联合拉黑,于是纷纷涌向银行网点排队取现,一时间,挤兑潮如汹涌的潮水般席卷而来,让东亚银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而林浩然也趁此机会,将东亚银行彻底私有化。

    如今,东亚银行又再次面临着类似的“热闹”场景,各大营业网点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只不过,这一次银行外大排长龙的客户们,并非前来取现,而是争着抢着来存款。

    在诱人的高回报面前,客户们早已将香江银行公会所谓的“拉黑”抛诸脑后。

    于他们而言,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心头要事。

    对这些存钱的市民来说,当下东亚银行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安全系数也随之水涨船高。

    如此情形,又何须忧心忡忡?

    这一刻,东亚银行的所有营业网点,都陷入了忙碌之中。

    林浩然站在东亚银行总部大楼的高层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那是队伍排到街道之外的情景,他不由得嘴角勾起一抹愉悦的微笑。

    这些排队的人群,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包,包或大或小,但林浩然知道,这些人的包里,都装着现金!

    这个年代,跨行转账虽然说不是不能实现,但是手续繁琐、到账时间慢,且只有一小部份银行如汇沣银行、恒声银行、渣打银行等开通了这个业务,对于大多数普通市民而言,他们更习惯于用现金办理业务,觉得这样心里踏实。

    所以,即便如今存款业务如此火爆,他们也愿意不辞辛劳地带着现金来排队。

    看着这些提着现金过来排队的场景,林浩然内心有些感慨。

    此前,东亚银行因为“二选一”不公平竞争事件而失去的普通客户市场,这一次他要全都拿回来。

    不仅如此,他还要拿得更多!

    之前,东亚银行失去了足足三十多亿港元的储存资金,这一次,不知道能搞多少呢?

    林浩然有些期待起来。

    各大银行的现状,崔子龙那边时不时会打电话向他汇报。

    因此,此刻他对于目前的情况,是了如指掌。

    到中午,渣打银行、巴克莱银行、美国运通银行、瑞士信贷银行、花旗银行和日本三菱银行等实力强劲的外资银行,纷纷发表公告,提高银行存款利息。

    不过,他们也并没有如东亚银行那般,将存款利息提高至5%的程度,而是直接学汇沣银行,将一年期和五年期的存款利息都提高至3.5%以及3.8%。

    这样,虽然依然避免不了资金外流,但也能够稳住一部分没有打算将资金全部转投东亚银行的客户。

    而且,这些外资银行在香江的业务,除了渣打银行之外,其实主要都并不是依靠普通客户的存款业务,而是依赖企业大额融资、国际金融贸易结算以及高端财富管理等高附加值领域。

    因此,林浩然发动的这场利息战,反而对这些外资银行的影响并不算大。

    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本土大中小银行,以及外资如汇沣银行、渣打银行这些比较依赖存款业务的银行。

    特别是那些中小银行,他们别说是跟上东亚银行的存款利息了,即便是汇沣银行的3.5%以及3.8%,他们都没有勇气跟。

    但是,没勇气跟上,就代表着资金会不断流失。

    有些客户,即便是在定期存款的期限中,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息,他们情愿不要此前已经产生的利息,提前支取存款,也要将资金转到东亚银行。

    可以想象得到,东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息,有多么的吸引人。

    5%的存款利息,别说是这个年代的香江,即便是放到后世的内地,也是极具竞争力的数字。

    在当下香江金融市场的格局中,东亚银行这高得离谱的定期存款利息,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不断吸引着资金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老板,我有事禀报。”正当林浩然悠然地看着楼下的长队时,大山敲门走了进来。

    “嗯,你说。”林浩然回过神来,转过身看向大山。

    大山这段时间的表现,其实他还是很满意的。

    特别是在执行能力这块,令他非常满意。

    只不过,在金融市场的敏锐洞察和策略规划上,林浩然觉得大山还有所欠缺,这些,都是大山不适合长期担任东亚银行一把手的关键因素。

    当然了,在真正的东亚银行接班人到来之前,大山暂时还是他在东亚银行最得力的助手。

    如果,未来能够成功邀请恒声银行创始人何善恒成为东亚银行的董事长,他不介意让大山继续成为总裁,也就是职务不变,只是成了二把手罢了。

    “经我们各营业网点的营业员反馈,有许多过来存款的客户都向我们的营业员反映,他们在他们原本存款的银行里,都遇到了那些银行营业员拖延时间的情况,甚至有些营业员故意刁难,不配合办理取款业务,想以此阻碍客户将资金转存到咱们东亚银行。”大山汇报道。

    林浩然点了点头,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毕竟,没有银行能够无动于衷地眼睁睁看着客户大量流失。

    “那我们各大营业网点的客户新增情况都还好吧?”林浩然问道。

    “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们的营业员都忙不过来,原因是香江的银行太多了,即便那些银行想尽办法阻止客户的流失,可这么多银行的客户即便只流失一小部分,汇聚到咱们东亚银行,也是相当可观的规模。

    目前来看,新增客户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而且客户来源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汇沣银行那边,便有不少客户流入我们东亚银行的!”大山的眼中流露着兴奋的神情。

    汇沣银行啊,香江金融界的霸主啊。

    谁能想象得到,在他们的运作下,香江金融界霸主,居然被他们吸流了。

    如此多的客户,这无疑是对汇沣银行权威的一次有力冲击。

    “嗯,也就是说,那些银行的阻拦,并没有影响到我们东亚银行,是吧!”林浩然笑道。

    “是的,目前暂时是没有任何影响,我们各大营业厅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他们的阻止,其实也恰好让我们各大营业厅不至于人流过多而导致场面失控,从某种角度看,反而成了我们宣传自身、吸引更多客户的一个契机。

    客户们看到我们银行应对有序,服务依旧高效,对咱们的信任就更深了一分。”大山赶忙补充道。

    林浩然微微颔首,东亚银行如今的分行,终究还是太少了,办理业务也因为分行太少而导致进度缓慢,客户等待时间过长。

    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因其他银行“阻拦分流”部分缓解了压力,但长远来看,并非长久之计。

    尽管如今各大营业网点的营业员都已经提高了她们的存款业务办理业务,各大网点更是增开了不少的业务窗口,可网点终究还是太少了,再怎么增加,也难以满足迅速暴增的客户需求。

    可惜,如今网点扩建的时间太短了,虽然他们已经计划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将网点增至三十家甚至是四十家,但是如今这个计划才刚实施不到十天,新网点还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建设中,短期内难以投入使用来分担现有网点的业务压力。

    如今,即便着急,也只能按部就班推进网点建设,同时另寻他法缓解当下的业务压力。

    另一边,汇沣银行总部,沈弼的办公室。

    此刻,办公室里,地上散落着几份被揉皱的情报资料和业务分析报告,沈弼面色阴沉,双手抱在胸前,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脚下的地毯被他的皮鞋踩得微微凹陷。

    “东亚银行这一招,简直是要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啊,完全把我们收割中小企业的计划打乱了,不仅如此,我们自身如今还不断面临客户流失、资金外流的困境。”沈弼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愤怒与焦虑。

    昨晚到今天中午,他已经连续召开几场高层会议了,商议如何应对来自东亚银行的挑战。

    可每一次的会议,都没有商议出一个有效的办法。

    以往,汇沣银行不管是面对什么竞争对手,都没有过如此棘手的局面。

    即便是在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时失利,那也只是收购失败而已,对汇沣银行自身所造成的损失并不算大。

    而以往更多的对手,要么实力孱弱,要么策略单一,汇沣银行稍一发力便能轻松压制。

    但这次东亚银行的反击,却像是打在了汇沣银行的七寸上,让他们有力使不出。

    甚至乎,他已经在林浩然身上接二连三地有这种无力感了。

    “这林浩然,真是我们汇沣银行的克星,不,应该说是我们英资企业的克星!”一想到以前怡和洋行、港灯集团、靑洲英坭、香江电话等英资企业的命运,沈弼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双手不自觉地攥紧,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

    他明白,若不能尽快想出应对之策,汇沣银行在香江金融界的霸主地位将岌岌可危。

    汇沣银行也可以将利息提高至5%,与东亚银行同台竞技,但是他知道,董事会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毕竟,这已经是让汇沣银行在做亏本生意了。

    随着汇沣银行第一大业务房贷业务量的放缓,汇沣银行的资金库其实本身是比较充足的。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