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内鬼,一定有内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就在李加诚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工作的时候,寰宇调研公司总部那边,这场哄动香江的发布会,也已经结束了。

    在场的所有记者们,却都没有着急着回公司,而是都很有默契地开车前往同一个目的地——和黄大厦。

    此时此刻,他们都想知道,和记黄埔那边,会如何回应此事。

    寰宇调研公司在调研领域,是整个香江最为权威的,起码目前是公认的。

    因此,这场发布会,没有人会认为寰宇调研公司是在无的放矢。

    那份报告中的数据之精准、细节之详实,已然在所有人心中坐实了和记黄埔深陷危机的判断。

    所以,他们都想看看,和记黄埔是否会否认此事。

    如果不否认,那就是默认,和黄可能真的陷入资金危机。

    如果否认,那就有好戏看了。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以寰宇调研公司过往极其严谨和权威的声誉,他们敢如此高调地发布这份报告,必然掌握了确凿的证据。

    更何况,寰宇调研公司背后还有林浩然这位新晋香江商界霸主作为靠山,林浩然不可能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

    为了搞垮敌人,用造假这种卑鄙手段,因为这样会被有关部门介入调查的。

    可如果和记黄埔否认,很可能招致寰宇更猛烈的第二波、第三波证据攻势,甚至可能引来监管机构的强制介入调查,那将是更可怕的灾难。

    所以,所有记者都兴冲冲地往和黄大厦而去。

    这些事情,越精彩越好,如此一来,就越多人关注。

    他们媒体,就是靠着这些爆炸性的新闻来吸引眼球,提升销量和影响力!

    除了这些,还有更多没有去寰宇调研公司发布会现场的记者,已经早一步到达和黄大厦。

    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走进和黄大厦。

    安保见状,不得不将此事汇报上前。

    李加诚的办公室,他刚刚对公关部和财务部下完指令,便拿起一份资料看了起来。

    这份资料,正是寰宇调研公司发布的所有内容。

    这份内容非常详细,基本上喻志泽所说的话,都一字不差地记了下来。

    表面上,寰宇调研公司看似是发布了香江部分主要上市企业近期财务状况与经营风险的深度调研报告,旨在提示市场潜在风险,促进商业环境的健康透明。

    可李加诚哪里不知道,这显然就是针对他而来的一场阳谋!

    一场光明正大的阳谋!

    就是为了揭穿和记黄埔以及长江实业光鲜外表下的真实困境,从而打压他。

    报告中的数据精准得可怕,绝非普通的市场调研所能获得。

    现金流紧张的程度、短期债务的到期分布、甚至他与几家国际投行秘密接触的细节……

    这些核心机密,竟然被对方掌握得一清二楚!

    “内鬼,一定有内鬼!”李加诚的手死死攥着报告,眼神中透着愤怒。

    一种被背叛的愤怒和冰冷的恐惧交织在一起,让他浑身发冷。

    而且这个内鬼,位置绝对不低!

    他根本不相信寰宇调研公司有这么强大的调研能力。

    可实际上,李加诚不知道的是,很多数据,还真的是寰宇调研公司通过有限的数据,以及强大的分析模型推演出来的。

    收购寰宇调研公司后,林浩然投入了不少资金为寰宇调研公司引入了更多的顶尖数据团队和金融工程专家。

    通过对公开财报的深度挖掘、供应链数据的交叉验证、以及市场传闻的量化分析,构建了一套极其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型。

    所以,如今的寰宇调研公司实力,实际上要比两三个月前的寰宇调研公司要强大得多。

    特别是在那些从欧美日等发达地区挖过来的顶尖专家加入后,寰宇调研公司的实力,早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平了!

    如此高的水平,通过许多已知的数据,想要计算出和记黄埔的接近真实财务状况,并非天方夜谭。

    李加诚的愤怒和“内鬼”的猜测,某种程度上,是对寰宇调研公司现今可怕实力的一种误判。

    林浩然的投入和那些国际顶尖专家的加盟,已经将这家调研公司打造成了一台精密无比的分析机器。

    他们能从公开的土地拍卖价格、商品房交易量、建筑成本指数、和黄旗下子公司的各项重大交易、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细微变化、甚至零售门店人流的监测数据中,抽丝剥茧,构建出无限接近真相的财务模型。

    那份报告,是算法、数据和行业洞察力结合的产物,其精准度足以以假乱真,让人坚信必有内线消息。

    然而,李加诚此刻无暇去细究这背后的技术奇迹。

    敲门声再次打破办公室的沉寂。

    “李生,楼下来了很多记者,而且我们的人得知,寰宇调研公司那边的记者,也在来我们公司的路上了,他们希望我们对报告做出正面的回应。”秘书进门后,快速汇报道。

    李加诚眼中寒光一闪,旋即恢复平静。

    他知道,林浩然这是要把他架在火上烤,逼他仓促应战。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自乱阵脚。

    “让公关部的人去处理,告诉记者们,和记黄埔尊重市场各方的声音,但对于未经我方核实、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片面报告,我们不予置评。

    公司运营一切正常,所有财务信息在适当的时候都将通过正式公告披露。”

    停顿了一下,李加诚语速平稳,继续下达指令:“让保安维持好秩序,但不要与记者发生冲突,另外,立刻让投资关系部准备一份面向主要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的电话会议简报,时间定在今天下午收市后。”

    他的意思很简单了,他是不会出面回应的。

    “是,李生!”秘书领命而去。

    李加诚坐回宽大的办公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林浩然这一手确实狠辣,利用寰宇的权威性发动舆论攻势,直接冲击市场信心。

    他现在被动应对,已经落了下乘。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最关心的。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即将到期的那笔贷款,该如何筹资。

    出了这件事情,他再想通过那些国际投行借钱,可就更难了。

    不是借不了,而是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多了。

    想他堂堂香江顶级富豪,旗下两家巨头企业市值超百亿的存在,居然为了数亿港元而愁眉苦脸,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但商场如战场,现金流就是血液,一刻也不能断流。

    这两年,为了让长江实业将和记黄埔的股份增持到40%,长江实业以往投资的其它股票,早已经卖精光了。

    否则,他倒是可以通过变卖其它股票来筹集资金。

    至于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股份,他如今更不可能卖。

    股价都跌了多少了。

    如果现在才拿来卖,那他如果现在才拿来卖,那他李加诚就成了天大的笑话,不仅账面亏损惨重,更会向市场传递出极度恐慌的信号,彻底坐实寰宇报告的指控,引发股价的螺旋式暴跌。

    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况且,现在卖,也要卖得出才行啊。

    向商界朋友借钱?

    他的商界朋友,大多数是地产界的大佬。

    而如今地产业由盛转衰,各地产业老板都自顾不暇呢,他又能找谁借?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包裕刚和他关系倒是不错,可包裕刚自从入主九龙仓后,至今都还没有恢复元气,靠包裕刚就更不可能。

    他缺的资金太多了,正如寰宇调研公司的报告那般,和记黄埔短期债务占比惊人,预估超过12亿港元的债务将在未来1到6个月内到期。

    实际上,和记黄埔的短期债务比寰宇调研公司预估的还要略高一些,将近13亿港元!

    当然了,寰宇调研公司的预估误差,已经算得上是非常精准了。

    毕竟有些支出,和黄是不公开的,没有公开,就代表寰宇调研公司无法获取有关数据。

    半年内,这13亿港元是一定要还的。

    而且,13亿港元远远不是和记黄埔的总债务,这只是半年内到期的债务。

    和记黄埔要半年内还的,是数十亿港元债务!

    当然了,那些一两年到期的债务,倒是无须考虑太多。

    可半年内到期的,是一定要想办法了。

    即便是原本和富国银行商议的六亿贷款,也不过是能够撑过一段时间而已。

    如今,这6亿港元也没了。

    实际上,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都还有许多流动资金的,比如百佳超市、屈臣氏等零售行业的那些货款,还有各公司的营业额。

    这些,如今都在汇沣银行里面。

    可这些资金,根本就不能动用,因为都是和记黄埔旗下各子公司的运转资金。

    在各业务营业额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如今这些企业甚至都做不到盈利,能保持正常运作就不错了。

    如果真的从各子公司抽这些资金,那么这些看似庞大的零售和业务网络,很可能瞬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瘫痪。

    百佳超市无钱支付供应商货款,屈臣氏无法采购新货,港口业务无力支付燃油费和设备维护费……

    那引发的连锁崩塌将比单纯的债务违约更加可怕,会彻底摧毁和黄几十年建立的商业信誉和运营体系。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