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一百三十八章 意料之中的舆论风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修改版】

    ……

    网友“技术控”则提出质疑:“冷却系统故障?听起来像是技术问题,希望能公布详细的技术调查报告,到底是设计缺陷还是操作失误?不能让事故不明不白。”

    网友“家属代表”的留言获得高赞:“我的父亲是浩宇航天的工程师,这次事故中遇难了。

    看到通告说‘冷却系统故障’,我们家属需要一个更详细的解释,也希望基地能重视安全隐患,不要再让类似的悲剧发生。”

    除了微博,知乎、抖音、贴吧等平台也充满了对事故的讨论。

    有人科普火箭发动机测试的高风险性,有人分析冷却系统的技术原理,有人呼吁加强科研场所的安全管理。

    主流媒体的报导则更加全面,既有对事故本身的报道,也有对科研人员奉献精神的致敬,还有对航天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而浩宇航天这边呢也随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余成武周向明杨小云等公司高层都出现参加。

    作为公司负责人,余成武穿着简单的工装,面容憔悴,眼底带着明显的血丝,向媒体和公众详细介绍了事故原因、救援过程和后续措施。

    当被问及“冷却系统故障”的具体原因时,余成武表示初步调查显示与设备老化和人为操作失误有关,详细的技术报告正在加急撰写,将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我知道,任何解释都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

    余成武的声音哽咽,“作为浩宇航天负责人,我难辞其咎。

    我们会尽全力做好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和赔偿工作,全面排查基地所有设施的安全隐患,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发布会结束后,余成武的发言被各大媒体转载,他憔悴的形象和真诚的态度赢得了不少理解。

    但也有部分网友依然保持质疑,要求公布更多细节,尤其是“人为操作失误”的具体责任人。

    舆论的浪潮还在继续,而西北研发基地的夜晚,依旧笼罩在一片沉重的气氛中。

    救援人员在宿舍里沉沉睡去,脸上还带着未洗去的尘土;医疗团队在基地医院里彻夜忙碌,守护着幸存者的生命;后勤人员在办公室里整理着遇难者的资料,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家属辨认。

    而吴浩,则站在指挥中心的窗前,望着远处矿场方向仍未熄灭的火光,眼神深邃而疲惫。

    张野小队返回基地时已是凌晨,戈壁的夜风带着寒意,吹在他们沾满尘土和油污的装甲上。机械外骨骼的动力系统尚未完全修复,队员们只能拖着沉重的装甲,疲惫地走进装备维护区。

    技术人员早已等候在那里,立刻对受损的外骨骼进行检查和维修。

    张野摘下头盔,露出被汗水浸湿的头发,额头上划着一道细长的伤口,血迹已经凝结。

    他将缴获的存储模块交给技术主管,模块表面还残留着爆炸后的高温痕迹,回路纹路部分模糊不清。

    “尽快破解里面的内容,”张野嘱咐道,“‘秃鹫’费尽心机想销毁这些东西,里面肯定有重要情报。”

    技术主管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将模块放入防磁容器:“放心,我们会全力以赴。”

    张野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宿舍,路过指挥中心时,看到里面依然灯火通明。

    吴浩站在巨大的屏幕前,屏幕上显示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