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希望(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我……将这金蝉魄从我体内剥离出来,才是釜底抽薪之策。”魏征闻言,重重一叹,捻胡须的手指颓然放下,脸上充满了现实的无力,
“唉……老崔执掌生死簿,勾魂索命、分魂合魄的手段或有,但要剥离这佛门金蝉子所寄之魄,难!太难了!除非……去求地藏王菩萨?可去了还不如不去......”
陈光蕊嘴角扯出一个苦涩的笑容,“是啊,魏公。我准备了再多,当真正面对远超自身层次的力量时,总显得苍白无力。”
他抬起头,“唯一的生机,或许只有那渺茫的希望,等待那三十三重天上降下的回音。”
他顿了顿,眼神反而平静下来,“既然注定暂时无解,与其惶恐不安,不如坦然些。剩下的日子,我想……好好看看这长安城。”
陈光蕊向魏征郑重一揖,不再多言,转身离开。
接下来的日子,长安城异常平静,朝堂之上,新科的授官结果很快明了:
张昌龄审时度势,见孙伏伽处境不佳,果断投入秦王府阵营,因其文采颇受器重,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虽然只是个正九品的官,但当真是个不多得的起点。
另有两人亦因表现或背景留京任职。
余者皆外放,也都授了县丞、司功参军、录事参军等官职。
而最令人意外的,便是这届的状元郎陈光蕊。
这位曾被太子殿下亲自嘉许的才俊,竟被授为代州行军总管府司马,虽然是个正五品下的官职,品阶很高,但是要即刻随军北征突厥,深入险地,奔赴血肉沙场,九死一生。
对于他们来说,当真不是什么好的官位。
同窗们告别时,张昌龄看他的眼神复杂难言,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化作一声叹息。
对此,陈光蕊脸上唯有平静,心底更是波澜不惊。这结果,甚至带着一丝尘埃落定的轻松。无人能理解这份轻松来自何处。
他果然如自己所愿,在长安城悠然而行。大多数时间,他独自一人,或流连于西市新开的胡商酒肆,听坊间乐伎唱些小曲;或在东市的茶楼闲坐半日,听读书人说一段评书,点评两句旧事。
日子一晃,已是三天过去。不少同窗已收拾行装,带着对新前程的憧憬或忐忑离开了长安城。
陈光蕊依旧不急。李靖大军筹备开拔尚需时日,他乐得清闲。今日更是兴起,白日便去那颇有名气的醉月阁听了一下午曲,直到华灯初上才出来。
他迈着微醺的步子走出热闹的坊门,沿着朱雀大街缓缓而行。长安夜色深邃,星河璀璨。一阵晚风吹过,带着初秋的微凉拂过面颊,令人心神一畅。
他下意识地抬头望向浩渺的星空。
目光不经意间掠过东北方向的天空。
身体忽然顿住。
只见东北天际,一颗不起眼的星星,正以一种既不明显,却又异常坚决的姿态,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悠悠飘去。
那个方向……正是魏征宅第所在的区域。
陈光蕊站在原地,脸上的醉意和轻松瞬间褪尽,目光沉凝如水,紧紧追随着星变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