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章 看得见的代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半月后。

    颍川,郭府后院。

    初秋的暖阳透过稀疏的竹林,洒下斑驳的光影。

    石桌旁,一道消瘦却挺拔的身影,正执着黑子,与人对弈。

    他面色虽还带着一丝病后的苍白,但双眸清亮,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间,是从容不迫的气度。

    “公达,你这步棋,走得太急了。”

    郭嘉轻笑一声,落下一子,瞬间截断了对方的大龙。

    “啪!”

    荀攸手中的白子,失手掉落在棋盘上,发出一声脆响。

    他根本没看棋局。

    他的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对面的郭嘉,仿佛在看一个从地府还阳的活鬼。

    这还是那个半月前,一脚已经踏进棺材,浑身散发着死气的郭奉孝吗?

    这气色,这眼神,这中气十足的嗓音!

    若不是那身形依旧消瘦,荀攸几乎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奉孝……你……你真的好了?”

    荀攸的声音都在发颤,旁边几个一同前来探望的颍川名士,更是个个张大了嘴巴,下巴都快掉到了地上。

    这半个月来,整个颍川都传疯了。

    说郭府来了个神仙,三张纸片,几句疯话,就让必死的郭嘉起死回生。

    他们本是不信的。

    可今天亲眼所见,这哪里是医术?

    这分明是夺天地造化,逆转阴阳的仙法!

    荀攸喃喃自语,看向不远处凉亭下,那个正在闭目养神的年轻人,眼神充满了敬畏。

    郭嘉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端起桌上的温水,浅酌一口,那双看透世事的眼中,第一次有了温度。

    “好与不好,已经不重要了。”

    他看着棋盘,意有所指地说道:“重要的是,我终于明白了,这棋,该怎么下。”

    荀攸等人面面相觑,完全听不懂。

    郭嘉却不再解释,他站起身,遥遥望向后院深处那间最安静的屋子,眼神中充满了狂热的崇敬。

    从那天起,他的人生,便不再属于自己。

    ......

    “老师,您说的‘数据’,我大概明白了。就是将一切可以量化的信息,比如兵力、粮草、城池距离、行军速度,都汇总起来。”

    书房内,郭嘉盘膝而坐,像个最虔诚的学生,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在他面前,江源正坐在一张席上,声音平淡地讲述着。

    “不错,但还不够。”

    江源伸出一根手指。

    “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我教你的第二步,叫‘逻辑’。”

    “逻辑?”

    又是一个新词。

    “你可以理解为,推演的‘规则’。比如,袁绍兵多,这是数据。他优柔寡断,这是性格数据。将两个数据用‘逻辑’串联,你就能推断出,即使他有优势,也极难在关键时刻下定决心,抓住战机。”

    “这……这不是谋士的基本功吗?”郭嘉有些不解。

    “不。”

    江源摇头,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意。

    “你们的推演,靠的是经验和灵感,是模糊的。而我教你的‘逻辑’,是精准的,是如同工匠手中的规矩,可以衡量,可以复制的。”

    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奇怪的符号。

    “比如‘与门’,必须条件A和条件B同时满足,才能导出结果C。比如‘或门’,条件A或条件B满足其一,就能导出结果C。”

    “官渡之战,袁绍要赢,必须‘粮草充足’与‘兵力充足’同时满足,这是‘与门’。只要其中一个条件不成立,他就必败无疑!”

    与门?或门?

    郭嘉如醍醐灌顶。

    原来……原来这世间纷繁复杂的万千变化,竟然可以用如此简单、如此清晰的规则来拆解!

    他以往引以为傲的算无遗策,在这种降维打击般的思维模式面前,就像是小孩子的沙盘游戏,幼稚得可笑!

    “老师!我懂了!我全懂了!”

    郭嘉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感觉一扇全新的大门在自己面前轰然打开,门后是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还有‘心理侧写’。”

    江源没有停,继续抛出重磅炸弹。

    “通过一个人的言行、出身、经历,为他建立一个‘模型’。曹操,出身宦官之后,极度渴望建功立业证明自己,所以他会不拘一格降人才,但也因此,他生性多疑,绝不容许背叛。你为他谋事,就要顺应他的‘渴望’,避开他的‘多疑’……”

    “刘备,织席贩履出身,却以皇叔自居,说明他内心极度自卑又极度自负。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认同感’!”

    这一番话,让郭嘉听得如痴如醉!

    在郭嘉心中这已经不是谋略了!

    这是在解剖人心!

    将天下英雄,都当做可以分析、可以预测的“模型”!

    何等恐怖!

    何等强大!

    “老师之学,经天纬地!弟子……弟子……”

    郭嘉激动得语无伦次,他想要再次跪拜,却被江源抬手制止。

    长谈一直持续到天光大亮。

    当第一缕晨曦从窗棂射入,照在江源的脸上时,郭嘉眼中的狂热,忽然凝固了。

    他怔怔地看着老师。

    阳光下,江源的鬓角处,一根银丝,分外刺眼。

    那银丝,如同冬日里最冷的霜,扎在郭嘉的心头。

    郭嘉的心,没来由地咯噔一下。

    是他眼花了吗?

    老师……分明还很年轻啊。

    接下来的几天,郭嘉学得更加疯狂。

    而江源,也倾囊相授。

    从“沙盘推演”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