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可认得此物?【拜谢!再拜!欠更38k】(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大周皇宫,

    后廷,

    殿内铺着厚厚的地毯。

    殿内正中的熏炉中有淡淡的青烟飘了出来,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

    头戴官帽,一身紫色锦袍的荆王双手扶膝的坐在椅子上,目光在殿内禁卫的身上扫了两眼后,将注意力放在了御案后的龙椅上。

    在看到龙椅后,荆王印堂附近的悬针纹都变淡了不少。

    当荆王双手扶着帽子,想将官帽脱下来放到一边的时候,

    “陛下驾到!”

    “殿下驾到!”

    门口有内官的喊声传来。

    思索片刻,荆王便停下动作,起身站到了椅子一旁。

    看到带着赵枋进屋的皇帝,荆王理了理衣袖,躬身拱手道:“侄儿,见过伯父。”

    径直走向御案后龙椅的皇帝,并没有搭理荆王的问安。

    待皇帝坐定,皇子赵枋坐到龙椅旁的绣墩上后,皇帝这才淡淡道:“平身,坐吧。”

    “谢伯父。”

    荆王站直身子,朝着皇帝旁边的赵枋笑了笑后,坐回到椅子上。

    赵枋看到此景,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荆王一愣,目光顺势扫了下侍立在御案附近的两人。

    这两人荆王认识,正是执掌皇城司多年的兆子龙,以及兆子龙的徒弟兆眉峰。

    “进京的一路上,可还顺利?”皇帝语气淡淡的问道。

    荆王拱手:“回伯父,路上虽遭遇了几场雨雪,但托祖宗庇佑,一路上十分顺利。”

    “嗯!朕听寿州有几座寺院,寺风景甚是不错?”皇帝说话的时候,有内光将一盏茶放到了荆王一旁的桌几上。

    荆王神色不变,点头之后说道:“回伯父,正是如此!寿州最出名的两座寺庙,一个是白塔寺,另一处是东禅寺。”

    “白塔寺地处山中,风景很是秀丽。”

    “东禅寺,寺院内有两棵银杏树很是繁盛,秋冬时节树叶变黄,也是一景。”

    皇帝深呼吸了下,问道:“那你可经常去寺里烧香拜佛?”

    “侄儿去的次数不多。”想了想后荆王补充道:“王妃倒是去过几次。”

    皇帝点头道:“那,你可认得此物?”

    说着,皇帝朝一旁摆了下手,就有禁卫端着托盘走到了荆王跟前,托盘上放着一个西瓜大小,被绸缎蒙住的东西。

    “掀开看看。”皇帝道。

    “是。”荆王说着站起身,看了眼赵枋。

    心中暗道了一句‘应该不是首级’之后,伸手将绸缎撩开。

    看着绸缎下的瓷瓮,荆王神色一滞,呆愣片刻后看着皇帝,道:“伯父,侄儿瞧着,这怎么像是个不吉之物?”

    皇帝淡淡道:“不吉?只是个盛放骨灰的瓷瓮而已,有什么不吉的?”

    荆王喉头滚动,将撩着的绸缎放下,道:“伯父说的是。”

    “你可知这瓷瓮的来历?”皇帝问道。

    “侄儿,侄儿不知!还请伯父解惑。”荆王摇着头,拱手躬身说道,说话的时候,官帽上的帽翅晃动不已。

    皇帝面上露出一丝冷笑,说道:“你真想知道?”

    荆王低着头,自然看不到皇帝的表情,恭敬的说道:“侄儿,洗耳恭听。”

    皇帝看着下首的荆王,淡淡道:“这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朕记得,当时日子都要到十一月了,有人来报,说贝州一位姓董的通判,因为喝酒坠河殁在了任上。”

    “可勇毅侯徐家的小儿子,却和朕说这董通判殁的蹊跷,又因为他和别人有些龃龉,便被朕一气之下派到了贝州。”

    荆王抬头看了眼皇帝,附和道:“伯父,侄儿在藩地的时候,也听说过此事!天佑大周,也是伯父洪福庇佑着徐家孩子,救了贝州的危难。”

    皇帝想到此事,心情依旧不错,脸上有了些发自真心的笑容。

    一旁的赵枋,则侧头笑着看了眼侍立在旁边的兆眉峰。

    看着荆王,皇帝继续道:“这孩子了结贝州之事后,没想到归京途中,居然遭遇了北辽谍子的伏击。”

    “一通酣战下来,俘虏了好几个谍子!诛杀了几人替我大周子民报仇后,其中居然有个女谍子,哭着求饶。”

    “巧的是,这女谍子居然懂得如何辨认北辽谍子专用的骨灰瓷瓮。”

    “闲来无事,这女谍子去你藩地转了转,就找到了这个东西。”

    荆王一脸恍然,一撩衣摆就跪在了地毯上,语气真挚的拱手说道:“多谢伯父,帮侄儿揪出藩地中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侄儿失察,还请伯父责罚!”

    看着跪倒在地的荆王,皇帝继续道:“那你可知道,这瓷瓮里是什么人的骨灰?”

    荆王道:“想来.是该死的北辽谍子的!”

    皇帝语气中毫无感情,淡淡道:“不不不,里面装的是荣养院某个逆贼的骨灰!”

    听到此话,荆王不知是惊吓,还是惊讶,目瞪口呆了一下后,立马伏倒在地:“伯父,侄儿”

    没理荆王的解释,皇帝继续道:“供养这个瓷瓮的人家,皇城司也找到了!是你母亲身边,嫁人多年的女使的侄女。”

    “呵,这关系可够绕的。”

    荆王抬起头,看着皇帝道:“伯父,此事,侄儿实在不知啊!定是有人冤枉侄儿!”

    说着,荆王就要站起身,朝端着托盘的内官冲去。

    “跪好!”皇帝肃声喊道。

    起身到一半的荆王,立马跪回了地毯上。

    皇帝翻了翻身前的纸张,继续道:“前些年扬州动乱,有精悍贼人妄图在扬州城外接应一笔巨额金银。”

    “好在皇城司阻拦及时,这才没让那一笔钱落入别人手中!有积年的吏卒断定,这帮人多半是出身军伍。”

    “为首的人,乃是出身你荆王府,也是你儿子贴身护卫的哥哥!你说他叛出王府,朕也没再追究!”

    荆王嗫喏道:“陛下.英明神断!侄臣铭感五内!””

    “你铭感五内?”皇帝压抑着怒气问道:“既然如此,那你告诉朕,你又是如何报答朕的?”

    一旁的赵枋见此,赶忙走到皇帝身后,帮皇帝顺着气。

    “臣,臣”荆王嗫喏半天,却是半句话都没说出来。

    皇帝深呼吸了几口,瞪着荆王继续道:“白高的铁匠,还有出产自定州的乌金碳,好不好用?”

    “嗯?”

    “你府里的家臣假冒工部官员,拐走白高铁匠,又出重金偷运乌金碳是为什么?!”

    “看着朕!”

    “回答朕的问题!”

    皇帝说着,气愤的将御案上的一摞纸砸向了荆王。

    一抬头的荆王,正好被这一摞纸给砸到了脸上。

    眼神慌乱的看着散落在地毯上的纸张,还有纸张上画着的舆图,以及用红笔标出来的几处,荆王只觉得身体发软。

    “你是朕的侄儿啊!”

    “祖宗打下了基业,朕好不容易才有了机会,能收复故土,你又在藩地忙什么?”

    没等荆王回答,皇帝怒斥道:“你在扯朕的后腿!”

    说着,御案上的笔架又被皇帝扔了出去。

    砸在荆王身上后,吓的跪着的荆王一哆嗦。

    “这一桩桩一件件,你真当朕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