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铜钥匙不响的时候(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夜色如墨,沉沉压在佛山福利院的屋檐上。江临风站在走廊尽头的窗边,指尖轻轻抚过冰凉的玻璃,目光仍停留在那三道短划与一道长划留下的雾痕上——SOS。
不是语言,不是记忆,而是一种深埋在肌肉里的呼救。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护士递来的记录本合上,轻轻放回窗台。
林川站在他身后,沉默良久才低声道:“三十年了……一个被世界遗忘的人,还在用身体记住恐惧。”
“所以他才一直画圈。”江临风终于开口,声音很轻,却像刀锋划过寂静,“不是无意识,是重复。他在练习,怕忘了怎么发出信号。”
林川皱眉:“可他怎么知道我们会来?又怎么确定我们是在找那个‘蓝布衫’?”
“我不知道。”江临风望着窗外渐起的薄雾,“但我相信,吴守业的邮路不是偶然。每一封信、每一次转递,都有方向。王有福不是最后一个节点,而是第一块被唤醒的石头——涟漪,从这里开始。”
他们离开时,夕阳正斜照进福利院的小花园。
护工推着轮椅走过,轮子碾过落叶发出细碎声响。
江临风回头看了最后一眼,老人仍坐在窗边,手已放下,但目光固执地凝在玻璃上,仿佛还在等待下一个能看懂他手势的人。
回到宾馆,两人在房间内摊开随身携带的资料袋。
墙上挂着的老式挂钟滴答作响,像是某种倒计时。
“甲子 - 9确认有回应。”林川一边整理监控截图,一边翻看江临风带来的档案复印件,“但‘辰巳 - 3’和‘申午 - 7’的情况更复杂。陈阿娣的档案室去年失火,部分记录损毁;周志康的上访材料则被归为‘历史遗留问题’,封存未解。”
江临风点燃一支烟,没抽,只是夹在指间转动。
他知道,这些“巧合”背后,是一张早已织好的网。
有人在清理痕迹,也有人在阻止真相浮出。
而那份被“暂存”的《可行性报告》,不过是体制沉默的一种优雅表达。
“赵主任说得对,”他缓缓道,“不是驳回,也不是通过。是卡住。让他们以为时间会磨平一切。”
林川抬眼:“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继续走这条没人支持的路?”
“路从来不是等出来的。”江临风掐灭未燃的烟,打开笔记本电脑,“我们明天再去一趟福利院,调取最近三个月的全天监控。重点看清晨和睡前——人在清醒与入睡的交界处,最容易暴露本能。”
林川点头,正要说话,忽然注意到江临风手机屏幕还亮着,停留在一张放大的照片上:泛黄的通讯录残页,“甲子 - 9”三个字被红圈标注,旁边是一串模糊的笔迹,像是地址或日期。
“这字迹……”林川眯起眼,“不像吴守业的。”
“当然不是。”江临风声音低了几分,“是另一个人写的。一个从未出现在官方记录里,却一直在传递信息的人。我查过笔迹比对库,没有匹配结果。但这风格,和磁带上标签的打印字体一致——那种老式针式打印机,现在只有档案室和殡仪馆还在用。”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林川忽然意识到什么:“你是说……除了吴守业,还有人在维护这条‘亡者邮路’?而且,可能到现在都还在?”
江临风没有回答。
他只是把照片收起,合上电脑,目光落在床头柜上的铁皮盒上。
那盘微型磁带静静躺着,像一颗尚未引爆的心脏。
窗外,风穿楼隙,发出低微呜咽。
远处传来一声铜铃轻响,不知哪家老店还未关门。
江临风忽然记起赵婉华昨日电话里的最后一句话:“有些钥匙,从来不响,但一直开着门。”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拉开窗帘。
月光洒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映出斑驳树影,也映出他自己模糊的倒影——一个背负着十七枚未完成指纹的男人,正站在寂静的起点。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