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风暴(1)(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也无法做到,舍弃一切,抽身在外。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这是吕公著这样的传统士大夫们的思想钢印。

    所以,吕公著摩挲着手上的汴京新报。

    他自然知道,汴京新报上的这篇文章,到底是谁的态度?

    “官家是圣明的!”他想着:“也是爱民如子的!”

    买扑堤岸司、在事实上废黜绫锦院的官营纺织垄断权、免除过税,买扑抵当所……

    宫中的官家,不仅仅是嘴上说,也在实际行动上证明着自己在践行着圣人的道。

    对吕公著来说,这就够了,足够了!

    他等了一辈子,才等到了这样一个君王。

    这个时候,吕公著忽然想起了前不久,汴京新报上连载的《三国演义》的章节标题:星落五丈原。

    武侯因昭烈帝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吕公著,也当如此!

    这样想着,令厅的门被推开。

    他的学生李常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

    “公择来了?”吕公著看向李常手里拿着的《汴京新报》,问道:“公择也看了今天的汴京新报?”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恩!”

    “怎样?”

    李常来到吕公著身前,道:“学生想入宫求对!”

    今天的汴京新报上的那些排比质问,太过诛心了。

    尤其是,当知道,这些质问到底是出自何处时,李常已不能安坐。

    吕公著却是摇摇头:“不急!”

    “公择,且先陪老夫喝一盅茶先!”

    说着,吕公著就站起身来,走向令厅一侧,那燃烧的炭炉前,开始烧水煮茶。

    一直在吕公著身边学习的王棣,立刻就机灵的开始准备茶具。

    李常看着自己的恩师,正要说话,吕公著却忽然回头对他道:“就在两刻钟前,蔡京到了都堂,去见曾布去了!”

    李常愣住了。

    曾布昨天才正式履职,今天蔡京就找上门来了?

    蔡京找曾布做什么?

    李常看向自己手上拿着的汴京新报。

    他咽了咽口水,感觉浑身上下都在起鸡皮疙瘩。

    在这刹那,他仿佛听到了金铁铮鸣之声,看到了人头落地,鲜血喷涌的景象。

    “您是说?”

    “看看吧!”吕公著说道。

    汴京新报,从鄢陵县马栏桥镇胥吏诬陷、盘剥‘良善’案以来,在半个月,追踪报道了十几起胥吏敲诈、勒索、诬陷、盘剥良善的案件。

    涉及鄢陵、太康、滑县、襄邑等七八个县,十余个市镇。

    基本上每隔两三天,就会有一个案子被报道。

    这种持续追踪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而在今天,这所有的报道,汇总在一起,化作一声声质问,一句句呵斥,敲在了每一个自认为还有‘操守’的大臣心中,震荡着他们的灵魂。

    还要沉默吗?

    还能沉默吗?

    真的要无辜者的血流到面前?

    李常知道,没有人挡得住那些灵魂拷问。

    即使是那些私下道德败坏的家伙,也挡不住,更不敢挡!

    在这个时候,他们必须也只能,发出同样的声音——严惩胥吏!

    只有这样,才能装饰他们的袈裟。

    也唯有如此,才能证明他们的仁义。

    于是,这将变成大势。

    成为所有人的都希望看到的事情。

    从贩夫走卒到闾里闲汉,从太学生到士大夫官员……哦……还有勋贵外戚!

    是的!

    勋贵外戚!

    李常赫然发现了一个事实——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汴京城里的勋贵外戚们,越来越多的将他们的产业扩张到了手工业、商业等需要流动的领域。

    特别是,随着抵当所买扑日接近。

    他们的势力,越发的与汴京的商贾势力相融合。

    是的!

    融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再是过去那种偷偷摸摸的玩法,而是光明正大的以斗纽和带泄的方式下场,参与买扑抵当所。

    所以,在这大势面前,府界胥吏不过螳臂当车。

    李常咽了咽口水,他看向自己的恩师,轻声问道:“恩相……这会不会小题大做,牛刀杀鸡?”

    吕公著将煮好的茶汤,倒入茶盏中,加入糖霜、鲜牛奶,轻轻搅拌。

    他看着茶汤、糖霜与牛奶,充分混合在一起。

    就像现在的这个汴京城。

    士大夫、勋贵外戚与商贾们,互相交织着、纠缠在一起。

    迟早有一日,他们将和面前的茶汤一样,彼此交融,再不分你我。

    所以……

    宫中,为什么想要如此?又为何要塑造这样的势头出来?

    吕公著叹息一声,道:“公择啊!”

    “学生在……”

    “老夫恐怕是看不到了……”

    “公择或许有朝一日,会知道答案!”

    “届时,请公择告知老夫!”

    李常抬起头,然后又垂下去,他当然知道吕公著的意思。

    “学生记住了!”他轻声说道。

    ……

    曾布令厅中。

    蔡京将一份份卷宗,放在了他面前。

    仔细的,详细的为他解释着,这一桩桩从下面报上来的案子。

    有的汴京新报报道过,有的汴京新报没有报道过。

    林林总总,起码数十件。

    而这,仅仅是被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案子。

    更多的,地方上报上来的案子,都还堆在开封府内。

    曾布看着这些卷宗,听着蔡京的介绍。

    等到蔡京介绍完,曾布眯着眼睛,问道:“蔡府尹……”

    “府界诸吏,到底是怎么敢的?”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竟抗拒诏书,不遵旨意……他们要造反吗?”

    蔡京低着头,道:“回元佐,下官以为,彼辈或许认为法不责众!”

    他才不会告诉曾布,其实,这些案子有一半以上,都是开封府暗地里拱火、怂恿甚至是诱导出来的。

    另外一半,则可能和探事司有关。

    这不需要太复杂的操作。

    只需要暗示、鼓励,就可以放大人性的弱点,从而使那些远离汴京城的县、镇胥吏们为了钱,铤而走险。

    这个时候,开封府只消走程序,就可以鼓励其他效仿。

    所以啊……

    这是引蛇出洞。

    是大清扫的必备前提条件。

    老鼠不会自己从洞里跑出来,需要有诱饵。

    狐狸一般不会在白天进入鸡舍,除非主人不在家。

    而蔡京就是提供诱饵和制造主人不在家的假象的人。

    不过,这些事情,他可不会和曾布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