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赵煦盯上了太皇太后的私房钱(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后,到这汴京城来喝茶享福。

    乃至于,子孙可与皇室联姻!

    甚至,送一个女儿入宫!

    只是想到这里,赵醇忠、包顺等人就激动的难以自抑了。

    他们可是做梦都想要和汉家阿舅,攀上亲戚关系。

    从而给他们家族的血脉,镀上一层金!

    而在军营的其他地方,这些将帅们,没有主意到营垒中。

    刘惟简率着御龙第一将的士卒,带着诸司专勾司的吏员,监督来自朝廷的赏赐发放。

    直接发到大头兵手里!

    发一个,勾一个名字。

    且在发赏的时候,直接告诉受赏士卒——此官家自出封桩库所赏也!

    采用的是和御龙第一将一样的发饷发赏方式。

    之所以这般重视,自然是因为,赵卨等人带回来的这些军士,绝大部分都是昔年先帝,从在京禁军中抽调的六个前往熙河戍边的禁军指挥。

    元丰八年,其中三个指挥回京,当今天子以之为御龙第一将的核心。

    此番回京的,就是剩下的三个在兰州戍边的指挥了。

    他们将和御龙第一将一样,留在京城,成为第二支御龙第一将的骨干、核心。

    故此,赵煦亲自派了刘惟简过来。

    ……

    庆寿宫。

    再有两日,便是坤成节。

    故此,庆寿宫也是热闹起来。

    高家、向家的命妇们,今日一早就早早的入宫,在这里陪着太皇太后说话了。

    大家都是奉承话,不要钱的说。

    而朝臣们,自然也早早的,奉上了贺表,狠狠的吹捧了一把高公纪、向宗回两人。

    将他们比作了外戚的楷模,朝臣的榜样。

    同时更是大大的赞扬了一番两宫‘教育子侄/兄弟’的贤德,并追溯了高、向两家的良好传统。

    于是,女中尧舜这个太皇太后很久没有听过的赞美,再次出现在她眼前。

    这让太皇太后非常高兴,过去两个月来,一直萦绕在她心头和胸口的不快,一扫而空。

    老太太一高兴,自然就是大撒币。

    入宫命妇,人人有份,都得到了厚赏。

    就连宫中的先帝妃嫔以及仁庙太妃们,也是雨露均沾,得到了丰厚的财帛赏赐。

    只半天功夫,便撒出去五十多万贯。

    真的是不将钱当钱!

    赵煦听说了以后,也是惊讶起来:“太母竟有这许多的贴己?”

    向太后轻笑着:“娘娘的贴己,自是不少!”

    “何况,当年慈圣光献薨逝,遗诏有命,所遗财帛尽归娘娘……”

    “两代慈圣,积蓄自然不少!”

    赵煦点点头,眼珠子打起转来,忍不住问道:“母后,这么说来,太母百年后,也会将贴己留给母后喽?”

    向太后嗯了一声:“循例当是如此!”

    话虽是这样说,但其实她心里根本没底!

    因为现在她和庆寿宫之间,虽然表面上,是婆媳和睦,她这个做媳妇的,更是尽可能的照顾着庆寿宫的面子,在几乎所有场合,都尊重庆寿宫的权威。

    然而,终究她与庆寿宫,已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尽管,在冯氏出瑶华宫后,这道裂痕得到修复。

    但,古人云:破镜难圆,覆水难收。

    庆寿宫百年后,其遗诏会否会遵从慈圣光献的遗诏之例,将遗产留给她这个媳妇?

    老实说,向太后心里没底。

    因为在之前,就出现过例子——

    景佑三年,章惠皇后薨逝,遗诏却并没有把财帛都留给慈圣光献,而是‘归于杨氏诸子’。

    赵煦却是眨着眼睛,心里面泛起了念头。

    庆寿宫有两代太后的积蓄!

    无疑,这是一笔巨额财产!

    须知,慈圣光献,可是个出了名的攒钱小能手。

    这两代太后,几十年下来,少说也积攒了几百万贯吧?

    这笔钱,要是能被向太后继承下来……

    那不就等于,将来会是他的吗?

    得想个办法,把这笔钱忽悠到手!

    尤其是,当赵煦想起,他的上上辈子,元祐时代,他父皇所留下的封桩库六千多万贯积蓄,被太皇太后在朝臣们忽悠下,全部拿出来,补了各种各样的亏空和窟窿。

    以至于他亲政后,封桩库里,干净的都能跑耗子。

    想到这里,赵煦的心思就更坚定了。

    那怎么让老太太心甘情愿的把这笔钱,留给向太后呢?

    赵煦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小手,然后就有了主意。

    便对向太后道:“母后,宗回国舅和高公纪,此番出知熙河,给国家社稷是立了大功的!”

    “儿想着,是不是可以用高官美爵来酬谢?”

    “这……”向太后犹豫起来:“不好吧!”

    “吾是向宗回的亲姐,太皇太后则是高公纪的亲姑……”

    “若是随意厚赏,天下人恐怕会说闲话……”

    “尤其是,六哥如今还未亲政……”她看向赵煦,道:“再者,朝廷对向宗回、高公纪的封赏,已经足够了!”

    这是事实!

    赵煦即位之初,向宗回、高公纪,都是身无官职的闲散外戚。

    一个只当过群牧司判官,一个只做过閤门邸候。

    其本官阶都是大使臣!

    短短两年时间,就从大使臣一路跳进遥郡,又从遥郡跳进了横班。

    如今,向宗回已官拜四方馆使、相州防御使。

    高公纪则是东上閤门使、宁州防御使。

    只要落去诸司正副使的头衔,就是正任官了。

    而这对他们,再简单不过了。

    等他们下次从熙河回京,就必然能成正任。

    国朝外戚、宗室,正任官虽然不少。

    但实权正任,开国以来就没几个。

    而这两人,都是年纪轻轻,将来必定是生兼节度,死封郡王甚至国王的外戚。

    所以,他们其实也不需要封赏了。

    再封赏就太过了!

    赵煦嗯了一声,有些遗憾的道:“母后所言,也有道理……”

    “但儿却还是想要赏些什么……”

    得找个由头,提醒庆寿宫,她百年后,高家就得指着向家才行。

    “不如这样……”

    赵煦看着向太后:“追封宗回国舅以及高公纪三代吧!”

    高家不需要追封!

    因为,已经追封了好几次了。

    但向家绝对需要!

    尤其是向太后的生父向经——堂堂太后之父,到现在都还只是一个定国军节度使。

    规格太低了!

    起码郡王起步!

    故此,赵煦这是打着封赏向宗回、高公纪的幌子,给向家抬咖。

    同时,也是释放一个信号给宫中内外知道——朕,是母后的孝顺儿子,当然会向着向家喽!

    如此一来,庆寿宫应该知道如何选择了。

    两代太后,几十年的积蓄,赵煦可是馋的很,说什么都想扒拉到自己兜里来!

    向太后被赵煦的说辞动摇了。

    她自然是个孝女!

    自然想给亡父争取待遇!

    再怎么样,王爵总比节度使显赫!

    但她还是顾忌着名声,便道:“此事,且待吾与娘娘、宰执们商议后再说!”

    赵煦笑着点头。

    商议?

    这种事情,只要提出来,谁会反对?

    大家赞成都来不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