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扶持买办(3)(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那高丽的有钱人、权贵,还怎么润来大宋?

    大宋又如何吸纳高丽的技术人才和财富呢?

    赵煦早已经在汴京,给未来的高丽、交趾、大理等国的二代们,准备好了属于他们的福报——贵到离谱的学区房!

    但,赵煦相信,这些国家的二代们依旧会前仆后继,想方设法的来汴京留学的。

    托大唐的福,大宋科举功名,可以通行天下,受到整个儒家文明圈的认同。

    大宋进士,自不消多说。

    哪怕只考个贡生功名,拿到通往省试的门票的人,对其他列国而言,也是难得的高端人才!

    君不见,数十年前,两个大宋落榜生,就在党项就成为了国师级别的人物!

    当然了,这两个落榜生给大宋的教训,同样很深刻就是了。

    正是因为他们,大宋科举殿试才不再黜落。

    不管怎么说,大宋功名的含金量,足以吸引周围国家的二代来镀金。

    所以,汴京学区房的价格,在未来还有很大上涨空间。

    李资义听着,自然是连连顿首,拜谢天恩。

    赵煦则是等他谢恩完毕,才微笑着道:“爱卿是个懂感恩的人!”

    会说谢谢的人,哪怕上了菜单,起码也能得到一句赞赏。

    李资义拜道:“陛下圣德,臣感激涕零,自当传戒子孙,永怀陛下恩典!”

    这是实话!

    在今天之前,李资义还惴惴不安,生怕回国后被朝野围攻,骂做国贼,连累家族。

    但,有了大宋的这些优厚条件,他归国后,必得上下赞誉,甚至可能被人当成当代的申包胥。

    对其家族来说,这是足可福泽数代人的政治资源。

    赵煦见着,嗯了一声,然后问道:“朕予高丽这许多好处,那么高丽有何回报于朕的?”

    李资义顿时哑然,在思虑了很久后,拜道:“陛下,高丽国小民疲……实无所长……”

    “只是……”

    “陛下天恩,高丽亦无以为报!”

    “故此,但陛下于高丽有所需,凡高丽所有,高丽无所不应!”

    赵煦顿时笑了:“爱卿果然是懂感恩之人!”

    “照道理来说,朕本不该对高丽过于苛求!”

    “奈何,朕尚需对大宋亿兆黎庶有所交代!对列祖列宗,有所交代!”

    “不然,翌日到了宗庙之中,拜谒列圣御容,朕有何面目?”

    “这样吧!”赵煦轻笑着:“去岁,高丽曾许割耽罗与大宋商贾,为晾晒货物、避风之地!”

    “而从去岁至今,朕贷高丽军械之款,以百万贯之巨!”

    “故此,高丽将耽罗、白翎、江华、大小黑山等外岛,让于大宋,以酬朕之甲械与岁赐!”

    李资义咽了咽口水,然后匍匐于地,拜道:“启奏陛下,非是高丽不愿,实乃如今高丽外岛,除江华湾诸岛外,余者已尽为北虏所有!”

    这是事实!

    辽国水师一直以来,都在孜孜不倦的扫荡着高丽在外海的诸多离岛。

    而这些离岛上,驻军本来就不多甚至没有。

    加上,高丽人根本没有做好面对辽国水师的准备。

    所以,开战后不过数月,所以外岛以及朝鲜海鲜的制海权,就落入了辽军之手。

    本来,江华湾诸岛可能也会落入辽军控制。

    但一来,辽人忽然登上了日本九州岛。

    于是,其水师重心转向了保障辽军在九州的立足。

    二来,江华湾是高丽必守的天险。

    所以,高丽水师在反应过来后,牢牢的扼守着江华湾的水道,并利用自身对江华湾水文的熟悉,多次挫败辽国水师的进犯。

    这才堪堪保住了江华湾的制海权。

    可只要出了江华湾,就是辽国水师的天下!

    因为,天杀的辽军,用高丽的遏懒甸,换取了东海女真的效忠。

    而东海女真各部,有着悠久的海盗传统。

    在过去就多次组成海盗,袭击高丽沿海,甚至杀到日本,搞出了刀夷入寇。

    如今,有了辽国的支持,坐上了大船,穿上了辽国的铁甲,拿起了辽国的强弓劲弩。

    面对高丽水师,自然是再无畏惧。

    几乎见面就找机会跳帮!

    失去地利的高丽水师,根本不是那些,悍不畏死的女真人的对手。

    李资义哭丧着脸,伏地顿首:“至于江华诸岛,非高丽不愿,实此地乃高丽命脉所系……”

    没有江华湾的制海权,开京就不可守。

    而且,江华湾还直通汉阳的后方。

    对高丽而言,失去江华湾的控制,等于打出gg。

    赵煦嗯了一声,他提出江华岛,也只是漫天要价,并不是真的想要。

    见着李资义凄凄惨惨,赵煦就道:“既那江华岛,乃贵国命脉所系,朕自不愿夺人命脉!”

    “那就将之从割让名录中摘掉吧!”

    朕如此大方,爱卿总不能再拒绝割让其他外岛的请求吧?

    李资义拜道:“可其他诸岛,如今皆在北虏手中!”

    “这就不需爱卿思量了,朕自会与辽主谈判!”

    辽人现在根本不重视那些外岛的价值。

    上次谈判就已经谈妥了相关的租借事宜,如今有了高丽的背书,赵煦无非是在上次谈判的基础上,多加点钱,争取让辽国把这些外岛割让给大宋。

    这些外岛,在目前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价值。

    大宋其实也很难实控当地。

    顶多,就是像赵煦所说的,作为商船避风与晾晒货物之地。

    可是,未来呢?

    不谈其他,登州外海的鱼,迟早有捞完的一天。

    一旦外海渔业资源开始枯竭,为子孙后代计,赵煦就只能禁渔,让海洋恢复生机。

    可渔民要吃饭啊!

    这个时候,朝鲜外海丰富的渔业资源,就成为了登州渔业的救星!

    赵煦记得,哪怕在现代,北朝鲜和南朝鲜的外海渔业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

    当然了,在那边捕鱼,需要更大的渔船和更先进的捕捞技术。

    除了渔业资源,赵煦若没有记错的话,朝鲜海峡现在应该还是许多鲸类洄游以及觅食的场所。

    而鲸脂和鲸骨,是大宋未来工业所必须的重要原料——没有点开近现代化学科技树前,鲸脂就是最好的润滑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