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天恩颂——进击的高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赵煦被高丽人的恭(奴颜)顺(婢膝)震惊了。

    因为,在织锦上,赫然是用着隶书的形式,织着一首肉麻至今的赞颂诗。

    诗名曰:天恩颂!

    其序曰:维大宋元祐二年,岁次丁卯,十一月乙酉朔,臣高丽国王运,奉王太后旨意,恭以大宋大皇帝陛下,怀仁布德,播恩泽于高丽,使我社稷得存,施雨露于东海,令臣家国得保……臣诚惶诚恐,恭以大皇帝之德,古今无有;圣天子之恩,绵绵无期,乃敬做此诗,以表大皇帝陛下之隆恩!

    赵煦看完序言,就眯起了眼睛,心情非常舒坦。

    只能说,高丽人,不愧是有着千年臣妾之资的属国奴婢!

    看看人家这能低到尘埃里的姿态!

    也就难怪,高丽人哪怕到了现代那种高度竞争的国际环境下,依然可以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

    无他!

    他们是真的舍得拉下颜面,放低姿态,以近乎臣妾、奴婢的样子,去奉承人啊!

    比如说那位朴卡卡。

    为了拉到灯塔的援助,直接派出几十万人去给灯塔当仆从军和炮灰。

    就这一点,便是经过了五星天皇教导的日本也做不到啊。

    所以,也就难怪后来灯塔收拾日本的时候,就专门漏了好多好处给南朝鲜捡,使其快速成长、崛起,短短几十年,就从最不发达的国家,变成东亚怪物房里的一员。

    这岂是侥幸?

    确实是有真本事的!

    要不是其国土狭小、人口、资源都不够。

    其还真有机会,逆袭到日本头上去。

    这样想着,赵煦就看向那首名曰《天恩颂》的诗。

    这一看,赵煦的神色就精彩起来了。

    “巨宋开洪业,巍巍皇猷昌……”赵煦轻声念着织锦上面的文字,神色顿时就变得复杂起来了:“这高丽国王怎么回事?

    “欺负我读书少?”

    “还是觉得朕年纪小,所以可以忽悠了?”

    这开头的第一句,赵煦知道,乃是当年新罗的真德女王,在大唐永徽元年,献给唐高宗的《太平颂》的原文。

    就改了一个字——从巨唐改成巨宋。

    赵煦勉强按捺着性子,继续看下去。

    “止戈弥兵祸,修和继百王……”

    接下来的诗句,都是如此。

    就是拿着当年真德女王的太平颂,稍微改了一下文字。

    “这是在拿我寻开心?”

    赵煦想着,然后他就摇了摇头。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高丽人还没这么大的胆子!

    所以,只能是另有目的了。

    这个时候,在赵煦身后的向太后,见着赵煦久久沉默,低声问道:“六哥,怎么了?”

    赵煦将织锦送到帘内,道:“母后看吧!”

    向太后接过织锦,细细的看了一遍,喜道:“善!”

    “六哥,这高丽国王还算是个知恩的!”

    “不枉六哥为其多番谋划,煞费苦心!”

    赵煦沉声道:“母后有所不知,这高丽所献的所谓‘天恩颂’,乃是抄袭自当年新罗真德女王献唐高宗之太平颂!”

    “吾知道啊!”向太后答道。

    她自听政以来,可没怎么闲着。

    恶补了大量的历史和史料,还专门请教了宰臣和学士们。

    自然,新罗的那位真德女王写给唐高宗的太平颂,她也是看过的。

    谁叫,那位真德女王,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呢?

    以女子之身,而为一国之王,这本身已经很传奇了。

    但其更以女子之身,位列唐昭陵十四藩国君主石像。

    与东西突厥、吐蕃、高昌等当时的强国君主并列。

    成为大唐太宗皇帝不世武功的象征。

    赵煦却是愕然:“母后知道?”

    “母后怎不怒?”

    “这有什么怒的?”向太后笑起来:“这高丽小国,远在东海,本缺文教,不通文理实属正常!”

    赵煦默然。

    高丽不通文理?

    怎么可能!

    其和日本一样,都曾在大唐盛世时,大量派遣文官、学者入唐学习。

    如今的高丽,从制度到文化到官制,几乎是全盘抄袭的大唐作业。

    以至于,连门阀世家都是原样抄了过去,搞出了两班体制。

    向太后见着赵煦的样子,轻声道:“六哥,可知夜郎自大?”

    赵煦顿时明悟了过来。

    夜郎自大!

    这看似是一个笑话,至今也都被人拿来嘲笑无知之人。

    可实际上,无论是当年问汉使‘汉与夜郎孰大’的夜郎国王还是同样操作的滇王。

    对于当时的汉朝,都非常了解。

    他们就是故意的。

    故意让自己变成小丑,以达到取信于汉朝的目的。

    而这样的策略,不止汉时的夜郎国、滇国用过。

    便是在现代,也有很多小国在用。

    且效果非常好。

    对现在的大宋来说,一个恭顺的小丑藩国。

    也确实是亟需的东西。

    原因很简单——立国以来,大宋在对外事务中,不能说屡战屡败吧,至少也是不断失败。

    澶渊之盟,姑且不提——这起码可以对外对内解释是汉高祖受白登之围、唐太宗受渭水之盟的翻版。

    哪怕自澶渊之盟迄今,已过去了八十几年。

    放汉代,已到了汉武扬鞭,追亡逐北,汉使们在西域到处碰瓷的时代。

    至于唐代?

    渭水之盟后的第四年,唐军就把颉利可汗逮到了长安给天可汗跳舞了。

    但,这起码有先例,可以麻醉上下——只要我们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一定可以和汉唐一样,驱逐契丹,恢复西域,重新君临天下!

    可党项叛宋后,直接跳起来,殴宋三拳,大宋迄今都不能收复灵夏,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于阗、高昌,这两个汉唐以来的固有藩国,在西域被人夷灭,就更是伤心事,提都不好意思提。

    只能配合着黑汗人演戏,假装于阗国和高昌国还在(黑汗之所以愿意陪着演戏是因为贸易)。

    但,最让大宋憋不住的,还是被交趾人攻破邕州的事情。

    这也是赵煦的父皇,发动大军,劳师远征的缘故——若这都不复仇,那,大宋还是干脆麻溜的把中国正统让给契丹人吧!

    汉唐以降,中国何曾如此屈辱过?

    可也正是因此,如今,随着元祐南征,尽得交州八州之土,使交趾臣服。

    然后,去年与西夏的战争,再次大获全胜。

    大宋中兴,好像就在眼前。

    这个时候,一个如同夜郎一样的小丑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意味着什么?

    此天授也!

    天意大宋中兴!

    道理很简单——大汉有白登之围,大唐有渭水之盟,大宋亦有澶渊之盟。

    而如今,明君在位,国家中兴在即。

    南征北战,无不大胜!

    这个时候,冒出来一个小丑藩国。

    这不就是在喻示着大宋,将和大汉一样,威震天下,鞭笞四海吗?

    赢学逻辑重新闭环!

    这可是很重要的!

    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非常关键。

    因为,赵煦和他的大宋,都需要向世人证明自己。

    而最好的证明办法,就是刻舟求剑。

    因为汉唐这样,所以大宋也能这样。

    虽然很可笑,但却是现实政治的需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