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五章 平民与宗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楚王赵德芳后人所建。

    故而,居住在此的宗室们,都是太祖一脉。

    属于是如今大宋朝宗室中最被冷落的一支。

    不止是这一支与如今的帝系,在血缘关系上非常疏远。

    同时也因为,这广亲宅的宗室赵世居曾做过大逆,为如今的天家所忌惮——去年,府界胥吏弊案中,就查出过有人私藏赵逆世居所造图谶。

    于是,广亲宅中的宗室们再造重击。

    不止是自身磨勘,开始被宗正寺故意刁难。

    宗子、宗女想要进玉牒的难度也变大了。

    同时,广亲宅中的待遇,也被人为下调。

    曾经新君即位后,开始给所有宗亲普发的本色禄米,现在都变成了折色。

    而且,发下来的都是铜钱,而非交子。

    搞得好多人每个月得专门去交子务那边排队换交子。

    换一次,就得给朝廷再交一笔钱。

    虽然不多,每贯只要二十五文。

    可是,这积少成多依旧是一笔大数字。

    当然,宗亲们也可以选择不换交子。

    但铜钱太重了,而且保管也不易。

    不像交子,揣着就可以走。

    无论是买米还是买炭,都方便的很。

    在这样的情况下,广亲宅中的宗室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

    上面那些辈分比较高,磨勘磨了二三十年,已经升到了遥郡乃至于横班的宗室可能日子还能继续潇洒。

    他们实在不行,还可以嫁女儿!

    一个县主,就是一千贯!

    但下面的低级宗室,生活就很困难了。

    已经开始出现入不敷出,甚至全家人都挤在一个狭小的小院子里,连填饱肚子都是个奢望的宗室家庭。

    赵令爵便是一个这样的宗室。

    作为楚王赵德芳的五世孙,赵令爵是赵德芳次子赵惟宪的后人。

    “阿兄……阿兄……”

    赵令爵刚刚从宗正寺中领完本月的俸禄——不过十五贯而已。

    其中六贯还是宫中小官家和太后、太皇太后因为‘久寒’而给宗室赏赐的‘雪寒钱’。

    一旦天晴,这钱就没了。

    所以他的实际月俸,不过是九贯罢了。

    而这九贯钱,想要维持一个宗室在广亲宅内的生活,是非常困难的。

    旁的不说,单单是人情往来,就够他喝一壶的。

    尤其是这个月,又有一个堂兄要娶妻了,作为堂弟,赵令爵多少得准备些贺礼。

    想到这里,赵令爵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以至于听不到身后的呼唤声。

    好在身后的人,一直在追着他。

    终于是追了上来。

    “阿兄……阿兄……怎不应俺?”

    来者是赵令爵的堂弟赵令营。

    “十五郎,怎么了?”赵令爵回头看向气喘吁吁的赵令营。

    “阿兄不知道?”赵令营喘着粗气。

    赵令爵摇摇头。

    赵令营将手中的小报,塞到赵令爵手中:“俺听说阿兄家中,有着当年的朱太史的遗稿?”

    朱太史就是朱吉,其与贾宪都是仁庙时期的大术算家楚衍的学生,只是这两人的名声都很小。

    也就近年,因为江宁书院用贾宪的《黄帝九章算细草》教授术算,贾宪的名声才慢慢的大起来。

    可朱吉依旧默默无闻。

    因为他没有书稿传世。

    “恩?”赵令爵不懂的问道:“确实是有这个事情!”

    在大宋,宗室外戚们因为生活过于空虚。

    所以,都在寻找着各自的爱好来打发时间。

    有人爱画画,有人爱书法,自也有人爱术算。

    赵令爵的祖父赵从衍就是一个喜欢术算天文的宗室。

    他几乎将一辈子都用在术算和天文观测上。

    故此,与朱吉交好。

    而朝堂鼓励宗室和书法家、画家、术算家、医家等往来。

    毕竟,宗室们沉迷书法画画术算医学,总比天天勾栏听曲要强。

    所以,朱吉死前,将其遗稿托付给了赵从衍。

    受祖父影响,赵令爵的父亲和赵令爵也都是术算爱好者。

    赵令营听到赵令爵的肯定答复,顿时大喜:“还请阿兄将朱太史遗稿借俺研读几日……”

    赵令爵不懂的看着赵令营:“十五郎怎忽然喜欢术算了?”

    朱吉的遗稿在赵令爵家里,在他家族中不算秘密。

    过去也没有人在乎过。

    现在,这十五郎怎么这么关心?

    赵令营嘿嘿的笑着,指着被塞到了赵令爵手里的小报:“阿兄看汴京新报就知!”

    赵令爵带着狐疑,拿着手里的汴京新报到眼前一看,顿时惊讶起来。

    “官家推恩宗室,增加宗室明法、明算两科解额?!”

    “自愿参与今年科举之宗室,皆可到宗正寺中申明,自此更不赐名授官,则可参与翰林学院主持之考试……凡明算、明法在前二十之宗室,皆许参与本年科举……”

    “若有宗室能中得明法、明算进士,皆可授明算及第/明法及第……”

    “官家将特旨推恩,明算及第授户部有司、店宅务或诸司专勾司差遣!”

    “明法及第授刑部、大理寺、鸿胪寺差遣!”

    看到这里赵令爵瞪大了眼睛,死死的盯着【明算及第授户部有司、店宅务或诸司专勾司差遣】

    众所周知的,户部、店宅务都是肥差,至于那诸司专勾司,更是掌管在京诸司、文武官员俸禄审核发放的机构。

    是真正的天子直属部门。

    这让赵令爵的手都有些颤抖了。

    他抬起头看向赵令营:“十五郎,也想参与?”

    “俺总得搏一把!”

    赵令营抬头,道:“当初先帝推恩宗室,许宗室应举,赵令铄得中进士,先帝大喜,以赵令铄为宗室楷模……”

    “于是不止其本人仕途畅通,父兄更是屡受恩典!”

    赵令铄的父兄,本来和他们一样,都是困苦宗室。

    如今却因为培养出了赵令铄这个宗室骄傲,而被先帝和当今不断提拔。

    这些事情他们都看在眼中的,自然也都想效仿。

    可惜,过去科举只考经义文章,他们这些宗室再怎么都不可能拼得赢。

    除赵令铄外,再无人中得进士就是明证!

    但……

    这明法、明算两科……

    宗室就未必弱于士人!

    尤其是赵令爵——他父祖三代,都钻研术算,属于家学渊源!

    赵令爵点头:“善!”

    “十五郎,与我一起回家吧!”

    “朱太史遗稿,我愿倾囊相授!”

    虽然赵令营没有系统性的学过术算。

    但他的三个姐姐,都嫁给了汴京商贾。

    且从其曾祖开始,他这一脉就一直和商贾走的很近。

    术算天赋是有的!

    而术算一事,不看其他,只看天赋。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术算天才,三天的学习成果,就可能超过一般人三年所得!

    所以,只要赵令营的天赋确实出众,赵令爵知道,一个月时间,足够他掌握朱太史的那几卷遗稿的内容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