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章 宋辽之间的双向奔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大宋元祐三年,辽大安四年,二月乙未(十八)。

    安国寺。

    这是辽太宗耶律德光所敕建的皇家寺庙。

    在辽国地位相当于大宋的报国寺、开宝寺。

    乃是辽主及其后妃们礼佛之地。

    这从这座寺庙所在的地方也能看出——它位于辽国皇城大内的西北,毗邻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日月宫。

    而日月宫,是耶律阿保机生前的宴寝之所。

    在辽国的地位,不亚于太庙。

    故此,辽主只要身在上京的时候,有空就会来此礼佛。

    既是礼佛,也是祭祖。

    此刻,耶律洪基就持香敬立在这安国寺的大雄宝殿中,仰望着慈悲庄严的释迦摩尼像,口中念念有词。

    祷告完毕,耶律洪基持香上前,亲自插到佛前的香炉中。

    “陛下……”

    这个时候一直站在耶律洪基身后的一个内臣,才凑上前来,禀报道:“陛下,宁远军节度使,奉诏面圣,已在殿外候命……”

    “把他带到朕的斋房中去!”耶律洪基没有回头,只是淡淡的吩咐着。

    “唯!”

    一刻钟后,耶律永昌便被两个耶律洪基的亲卫武士,带到了这安国寺内的一间专门为耶律洪基礼佛休息所建的斋房之前。

    耶律永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着斋房内朝拜着:“宁远军节度使臣永昌,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十三郎来了?”斋房内,已换上了素白的斋衣,盘膝坐在一个蒲团上的耶律永昌,亲热的对着外面的耶律永昌招呼起来:“进来说话吧!”

    耶律洪基这个人,在旁的方面,可能缺点很多。

    但有一点——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只要他信任的大臣,从不怀疑对方的忠心,甚至可以做到言听计从。

    这固然使辽国在他的统治期间,先后经历了耶律重元、耶律乙辛之乱。

    却也是如今辽国,能东征高丽、日本,北服阻卜、西柔黑汗的缘故。

    换一个君主,哪怕大宋依旧对辽输血,也做不到这般田地。

    无他!

    信任,很重要!

    就拿萧不哒野来说吧,换个人能放心,让其统帅一支包含了契丹、渤海、女直、汉人、高丽的混合大军,长期在外,而不予掣肘、制衡?

    偏耶律洪基就做到了!

    他不仅仅不怀疑萧不哒野,甚至成为了萧不哒野征战日本的最大靠山和后台。

    要官给官,要人给人。

    耶律洪基对萧不哒野,唯一的要求就是——胜利!

    现在又多加了一条——夺取日本的金矿、银矿!

    除此之外,他别无所求。

    他甚至曾和左右半开玩笑的说过——使萧招讨为朕平日本,获其金银,朕裂日本而封招讨,又有何不可?

    他就是这样一个君主。

    让自己快活,也让别人快活的君主。

    自然的,出身于崇德宫系统的耶律永昌在他眼中,就是子侄一样,私下里直接是喊其排行的。

    耶律洪基可以随意,耶律永昌却不敢失了臣子的礼仪。

    耶律永昌再拜顿首:“诺!”

    这才起身,在一个内臣的引领下,来到那斋房之中。

    “十三郎坐!”耶律洪基随意的招呼着

    “臣谢陛下隆恩!”耶律永昌小心翼翼的坐下来。

    “十三郎,明日就要出使南朝了……”耶律洪基微笑的看着,在他面前小心翼翼的耶律永昌:“可有什么事情,需要朝廷关注?”

    耶律永昌想起家中妻小,摇了摇头。

    他在辽国的妻子儿女,如今都已有了恩荫、诰命。

    实在是不缺什么东西了!

    只有汴京的虫娘……

    想着虫娘,耶律永昌心中就是一阵怜爱。

    他所爱的虫娘,在汴京城里,只能住不过盈槛十余的逼仄柳宅,只有区区十来个婢女、下人侍奉。

    这怎么能行?

    这如何配得上虫娘的才情与温婉?

    耶律洪基瞧着耶律永昌的神色,抿了抿嘴唇,问道:“真的没有?”

    耶律永昌坚定的摇头,拜道:“若陛下实在要赏微臣,臣乞陛下将赏赐,赐予去年燕地受灾百姓!”

    他的妻儿,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那里像虫娘,生来悲苦,却昂扬向上,一生才学,让他都汗颜不止。

    耶律洪基抚掌道:“十三郎,忧国忧民,实我臂膀也!”

    “若使我大辽上下,皆若十三郎,何愁不能一统海内?”

    却是不再提赏赐之事。

    实在是去年的辽国,也经历了罕见的旱灾。

    到了冬天,又遇到了百年难遇的雪灾。

    大量契丹部族的牲畜被冻死。

    而长城之外的阻卜各部,也是受灾严重。

    诸部首领,纷纷遣使来求粮赈济。

    若是过去,辽人连自己都顾不了,那里管的了阻卜人的死活?

    但如今的辽国,却有着大量的廉价商货,供应市场,还能用交子,从南朝进口粮食。

    譬如旱灾开始后,耶律洪基通过国书求援南朝的宋国。

    这本是试探。

    结果,南朝的小皇帝立刻应允,命其河北路,运粮万石送抵瓦桥关。

    说什么效‘秦晋故事’。

    暗戳戳的把他,比喻成了晋惠公那样无信无义的君主。

    对此,耶律洪基只是一笑置之。

    然后就命耶律琚,以市价两倍用交子给付了南朝的粮食。

    从此开启了,宋辽粮食贸易。

    整个旱灾持续过程中,辽从大宋进口粮食,达到了十万石!

    对大宋而言,这点粮食,只是河北一个富裕州的常平仓存粮。

    但对辽而言,却足以救命!

    使辽得以在大灾之下,依旧能对高丽用兵。

    也正是因为,可以从大宋买粮食,耶律洪基面对阻卜的求援,非常慷慨。

    立刻就命辽国在草原上的诸州,赈济各部灾民。

    还将大批粮食,运往草原。

    这使得,耶律洪基在草原阻卜诸部中的声望,日益高涨。

    同时也使,本来只打算象征性的出点兵去西域的阻卜各部,都变得热情起来。

    诸部都开始动员,少的数百骑,多的一两千骑,都在向着辽国的西北路招讨使治所所在镇州(可敦城)汇聚。

    只等着辽国的粮食到了,就发兵西域,驰援黑汗——对草原上的游牧部落来说,这是传统,也是他们的生存方式。

    草原遭了灾,牲畜大减,活不了人。

    要么向南,打穿长城去长城里面抢掠。

    要么向西,去西域就食。

    如今这情况,南下是不可能南下的。

    就只能向西,用马刀和弓箭去给部落的老弱妇孺,抢回一条生路。

    何况还有着辽人的钱帛与粮食赏赐!

    同时西域的黑汗人,也欢迎他们过去,大家一起去抢该死的突厥人!

    所以,诸部的战意和决心都很高。

    耶律洪基对于这一次的阻卜的西征,也非常的重视。

    因为,这关乎着辽国的草原战略——

    自辽圣宗以来,辽人对草原的阻卜诸部,就一直施行着两套政策。

    一曰:怀柔。

    辽人的怀柔不仅仅是册封诸部首领,拉拢阻卜上层贵族。

    也包括了,阻卜人遇灾后的赈济,以使阻卜人遇到天灾,至少不至于发生大规模饥荒。

    二曰:血税。

    既假若辽人遇到战争,那么阻卜诸部,都有义务出兵助战。

    辽人经常会将阻卜士兵,当成炮灰,放到第一线进行消耗。

    可惜的是,那第二套政策,在耶律洪基的父亲辽兴宗时代已经崩坏。

    辽兴宗两征西夏,征调了大量阻卜骑兵。

    结果却是大败亏输,损兵折将。

    作为炮灰的阻卜人,损失尤其惨重。

    从此,阻卜诸部对于辽人的征调,就开始敷衍了。

    这一次的阻卜西征,是辽人时隔数十年后,再次以中央名义,征集到的大规模阻卜骑兵。

    只要成功了,就能重建契丹人和阻卜人的关系。

    使辽的统治,重新深入阻卜各部。

    想着阻卜各部,耶律洪基就看着耶律永昌道:“十三郎啊,汝此行出使汴京,有三个事情,务必要替我和大辽办到!”

    “请陛下指挥!”

    “这第一嘛……”耶律洪基悠悠的道:“自然是粮食!”

    “我知南朝每年能从交趾,得粮两百万石!”

    “故此,粮食南朝应是不缺的!”

    “而我朝去岁大旱,今又遇雪灾,诸部寒苦,无以为继,府库已空!”

    “故而,无论如何,今年大辽都需要从南朝采买百万石粮食!”

    说着,耶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